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本文插图

图 罗金岐 摄
虎门镇在东莞历史上 , 曾是一个传统的千年渔村 , 从现存的村头贝丘遗址可以看到 , 虎门先民渔猎生活有着 3000多年的历史 。 如今 , 虎门镇新湾社区辖下渔港已成为目前东莞市唯一的省级渔港 , 而与疍家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工具—— “渔网”的编织技艺日前被列入东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 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呢?
渔网是渔业生产的主捕捞工具 , 渔网编织技艺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据《广东新语》记载:“渔具多种 , 其最大者曰罛 , 次曰罾 。 ”罛 , 是指大拖网;罾是指围网 。 宣统《东莞县志?坊都》记载 , “明置河泊所以领疍户 。 沿海疍民分为上六社、下六社 , 编次里甲 , 督征鱼课 , 如县之坊都” 。 在东莞的江河、湖泊和沿海居住的疍民 , 世代都会织网和补网 。
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本文插图

新湾渔网编织技艺是新湾社区渔民老幼妇孺皆能掌握的一种手工技艺 , 从几岁开始 , 小孩就学会了“上梭子” , 给大人们帮手 。 十岁左右 , 就可以像模像样的织网了 。 新湾渔民最常编织和使用的捕捞网具有拖网、围网、挂网、旋网、力士网(大缯网)等近百种 。 渔民编织渔网的材料主是要麻绳和棉线 , 易腐烂 , 坚韧度差 。 后来 , 开始采用尼龙胶丝线等化纤材料 , 更耐用 。
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本文插图

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本文插图

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本文插图

不同材质 , 不同用途的手工编织渔网
渔网编织手工技艺是渔民制作生产工具的重要手艺 , 由家庭口耳传授和村民之间相互学习促进 。 既讲求技术 , 又包含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 织网工具主要是传统竹制的网梭、网板(板尺) 。 网衣编织包括有打结法、绞拈法和经编法等10多种【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 渔网编织主要一般以“目”为单位进行编织 , “目”的大小决定捕捞鱼的大小和种类 。 打结法是古老传统的纯手工渔网编织方法 , 编织时用经线和梭子里的纬线套结而成 。
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本文插图

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本文插图

编织渔网用的工具——
“针”(左 , 又名“梭子”)与“棋”(右 , 又名“织板”)
新湾渔网编织技艺已融入渔民的生活中 。 三五村民围成一组 , 编织和修整渔网 , 闲聊家常或来一段咸水歌 , 成为千年来渔民生活的一种传统习俗 。
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本文插图

疍家传统文化习俗——咸水歌
而目前大部分渔网逐步转向半机械化 , 在新湾社区只有类似陈锦全(以下称“全叔”)这样的老渔民才会用手工编织和修补渔网 。
渔网|【岁月如歌】带您探寻虎门新湾的宝藏——那张流传了“1000多年的网”!
本文插图

新湾渔网编织技艺传承人 陈锦全
非遗传承人档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