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海外药材最大集散地,发力建可追溯体系|中医药产业深调研②

编者按

在7月2日召开的全省中医药大会上 , 加快实现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的跨越 , 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化成为重中之重 。 广东拥有全国中药工业规模1/10体量 , 从源头种植到交易市场 , 从中药研发到生产制造 , 从标准规范到走向国际 , 广东中医药企业将如何把握风口 , 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采访人员近日开启深调研 , 一线走访中医药上下游产业链 , 问道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路径 。

市场|海外药材最大集散地,发力建可追溯体系|中医药产业深调研②
本文图片

“草药交乎蓬窗 , 垂杨拂其帆席……”早在晚清时期 , 广州西关的清平路一带 , 就因中药摊铺云集 , 有“十里之间 , 惟闻香麝”之称 。 “得清平一铺一世无忧”的说法也广为人知 。
发展至今 , 清平市场已经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交易枢纽 , 全球最大的贵细药材及参茸滋补集散地 。 “药出清平”不仅是行业内的金字招牌 , 清平市场也成为广州知名文化地标 , 每年有许多外地、外国游客慕名前来体验中药文化 。
但风光背后 , 清平市场长期以来交易模式陈旧固化 , 作为海外南药的重要集散地 , 溯源流通标准体系建设投入不足、海外进口药材申报通关效率不高等成为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短板 。 清平市场正在通过一系列转型升级改造 , 推动中药材贸易的现代化发展 。
建标准检测中心打造海外南药溯源体系
广州自古是海外药物传入中国的重要港口和集散地 , 血竭、乳香、没药、燕窝、西洋参等多味中药材均产自海外 。 清平市场长期占据全球贵细滋补药材贸易超50%市场份额 , 其中燕窝集散量占全球的80%以上 , 虫草、人参、西洋参、石斛等集散量占全国的40%至60% 。
庞大的中药材流通量下 , 暗流涌动 。 “由于检测周期长等因素 , 海外进口中药材 , 有不少走的是水货渠道 。 ”有业内人士指出 。 如何促进海外南药交易“搬上台面”成为重点 。
清平市场作为海外药材全球最大的集散中心 , 正在通过对全球道地药材源头及“一带一路”市场的深度整合 , 建设全球最大的海外中药材标准展贸平台 , 构建起可溯源、阳光化、高标准的中国海外中药材流通枢纽 。
“‘广义南药’在行业内其实包含东南亚地区原产的海外药材 , 我国允许进口东南亚8个国家148类中药材 。 我们正在建设‘溯源进口中药材展贸专区’ , 将这些优质‘海外南药’通过国家指定口岸进口 , 直通清平展示销售 , 实现全链溯源可控 。 ”清平市场管理方之一广东益建集团战略发展总监谢培介绍 , 市场还将引入新西兰鹿业局、马来西亚和印尼燕窝加工公会、加拿大安大略省西洋参种植协会等海外贵细药材源头战略合作伙伴在清平开设主题馆 , 链接全球优选源头和中国市场 。
市场|海外药材最大集散地,发力建可追溯体系|中医药产业深调研②
本文图片

而在出口端 , 中医药走向国际 , 一直受困于“标准”门槛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 清平市场与广东南粤集团正在开展深度合作 , 计划推进澳门中药材第三方国际标准检测中心建设 , 拟引入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及专业机构 , 针对主流进出口中药材 , 构建可被广泛认可的国际中药材检验标准 。 “第三方国际标准检测中心一旦建成 , 可以有效支撑源头种植企业和清平商户扩展国际药材贸易 , 让道地中药材的全球销路更加畅通 。 ”谢培表示 。
搭建线上平台互联网赋能传统交易
在着力搭建海外南药的可溯源体系之外 , 推动传统中药材交易搭上互联网顺风车 , 也成为清平市场升级改造的“重头戏” 。
“中药材贸易是离互联网最远的地方 。 ”在清平市场经营了20多年的商户黄先生如此感慨 。 作为“清平二代” , 他家拥有三间商铺 , 主营西洋参、石斛等品种 。 “现在是电商的天下 , 年轻的消费者都在网上 , 但中药材交易仍然延续着老一辈的做法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