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款|砍头息约等于本金,这些超利贷“强制下款”套路需要警惕( 二 )


不过,钟先生等贷款人诉称,不还款已经遭到平台方爆通讯录催收,并出言侮辱。曾杰律师指出,爆通讯录催收涉嫌采用软暴力方式获得非法财产,受害人可以主张拒绝支付相关利息和逾期费,同时要积极向金融监管、公安机关报案。他建议,举证的方式一般是提供相关的聊天记录,借款记录,银行流水、转账记录等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受害人”开始在QQ群、现金贷论坛抱团应对“强制放贷”平台的“收割”,南都采访人员发现这些借款人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本身相对“清白”的借款人,他们可能的确因为好奇,下载APP后打算先了解情况,但没想到被强制借了一笔利息过高的贷款,希望解决问题;而另一种,则是一些在借贷圈里被称为“老哥”的人,他们本来就以“撸网贷口子”来支撑自己的日常花费,过着“借新还旧,以贷养贷”的生活。
当这些“老哥”了解到“强制放贷”的这笔钱可以不用还后,主动搜罗这些平台操作借款,希望能钻空子薅羊毛。用他们的话说,这就是“白给”。一位“老哥”分享了他连刷39个平台借款的视频,从视频看到,平均借款金额1700元左右,甚至想成为中介,用自己的资质帮其他需要的人借款。
这些人口边常常挂着“征信花了没事”、“大数据花了没事”、“只要还有这样的口子给钱就行”等言论。其中“征信花了”和“大数据花了”是指他们由于借款太多,又有逾期记录,上了央行征信的黑名单,或是网购等大数据资质也已经很差了。“撸口子”大军们似乎从来没有把个人大数据信息当回事,但实际上,他们时刻面临着大数据倒卖的风险,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近期,全国公安机关就一举捣毁了一批非法网络推广团伙,主要实施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根据江苏苏州公安机关披露的信息,这些团伙瞄准有明确贷款意向的人员,根据他们在互联网、手机APP等的浏览、搜索记录,特别是关于“贷款”“下款快”等关键词搜索及相关贷款页面的停留时间,分析其贷款意向,从而精确推送大量虚假贷款广告。以“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等名义,打着“无抵押”、“零门槛”、“低利息”、“3分钟放贷”等招牌当做诱饵,吸引借款人上钩,在此基础上,不法分子诱骗有贷款意向人员在虚假贷款广告页面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进而将非法收集的个人信息贩卖给电信网络诈骗团伙。
【 下款|砍头息约等于本金,这些超利贷“强制下款”套路需要警惕】一位公安部门人士对南都采访人员表示,建议借款人尽早远离非法网贷,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的贷款平台,应该同时寻求警方援助和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可以尝试“双管齐下”地解决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