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忠|东北农民在“稻梦空间”作画 “种”出哪吒、憨豆等形象( 三 )


张爱忠试验过的稻谷品种、种植方法也备受当地村民欢迎 。“村民都是小农户,但我们面对的是大市场 。所以我直接跟农户合作,从种子、肥料选取到种植、收割、收购,没有任何中间环节,稻米质量有保障,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 。”
种稻子、磨稻米,如今的张爱忠练就了鉴定大米的本事 。“大米的品种多,口感特性也不一样,可他用手掰开米粒、扔进嘴里尝一尝,就知道这米品质怎么样、能卖什么价格、适不适合推广 。这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本事 。”园区总经理赵爱军说 。
和采访人员聊天时,张爱忠嘴不闲着,手也不闲着 。嘴里嚼着米花糖,手中拿着笔写写画画,看起来没什么条理、很跳跃,可他对农业天马行空的想象却分明写在了纸上 。
张爱忠|东北农民在“稻梦空间”作画 “种”出哪吒、憨豆等形象
文章图片

“稻梦空间”2020年稻田画作品《向美好生活出发》
爱做梦的“大农匠”
“没有新时代,我这个乡村田园梦圆不了 。”这是张爱忠常说的一句话 。
2011年,沈阳市沈北新区政府在80余亩的稻田里做了一幅展现锡伯族人民骑射的画面 。张爱忠看过之后,被飞驰的骏马、拉满弓的勇士和发光的太阳这些锡伯族最古老的图腾形象深深吸引 。
“要是我的稻田中也能做这样一幅画,不正好可以借吸引游人的机会推广我的大米品牌吗?”张爱忠说 。
守家在地种稻子,不做品牌,一定没什么出路,农民们都知道这点,可要想真干成事,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
第二年,张爱忠在政府的支持下接过这个项目,并在原址做了一幅“七星龙腾”稻田画,紫色、绿色、黄色三种颜色的水稻拼接出一条龙,微风拂过,栩栩如生 。可来参观的人没多少 。
“几乎一张门票都没卖出去,还赔了不少钱,只能靠我的大米加工厂补贴这边儿 。”原以为张爱忠会就此放弃,他却像着了魔一样非得把稻田画做好、做出名 。
在其后的两年间,无论家人朋友如何反对,他都不为所动,借助政策扶持资金,想方设法东拼西凑借钱,在稻田里建起了用于观赏稻田画的高塔和服务游客的各类设施 。为此他流转了1500亩地,两年的工程建设掏空了他的家底,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
以稻田画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在2014年中秋节前后正式开业了,张爱忠为它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稻梦空间” 。
“稻田画其实是件特别专业的工作,绘制首先是稻种选育,然后是图案设计、定点测绘,最后才是秧苗栽植 。我们没有经验,只能在一次次犯错中摸索 。”如今已经是稻田画专家的张爱忠回忆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园区开放的第一天,就吸引了约两千人前来参观,张爱忠心里乐开了花,2015年“稻梦空间”有了回头钱,获得了50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 。
此后,国家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听到这个消息,张爱忠备受鼓舞,知道以前的路子走对了,今后还要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
目前张爱忠依靠“稻梦空间”打造集“稻田画”观光、立体种养殖、水稻深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三产”融合,与周边农民合作发展水稻种植达到3万亩,惠及周边40个村、2000多位农民 。
“我们最大一幅稻田画占地150亩,通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团队的设计水平、测绘水平已经非常高 。栽种技术输出至河北、海南、广西、吉林、黑龙江、山东等6省区、10多个城市,每年依靠出门指导作画,就能有300多万元的收入 。”张爱忠说 。
第一个以“稻梦空间”为品牌的米花糖产品,尝试实现了“品牌+代加工”的模式,深受游客喜爱,随后以“稻梦空间”为品牌的过桥米线、牛肉辣酱、笨鸡蛋、黑猪肉等旅游产品接连上线……
张爱忠的“一粒米”的生意,正在逐渐扩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