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2019年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呈现九大特点,破刚兑、净值化( 二 )


交银理财产品研发部总经理施盈介绍 , 这样的多赢首先体现在有利于客户 。 较之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不足客户承担、超额收益银行全拿 , 净值型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不足还是客户承担 , 但是超额收益(大部分)归投资者所有 , 风险和收益基本平衡 。
其次是有利于产品管理人 , 净值化对产品管理的方法论和投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也提供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和动力 。
最后是有利于销售机构 , 可以凭借存款、理财、保险、基金、信托这样多层次的财富管理产品 , 实现对客户更精确的画像、分层和营销 , 提升销售的效率 。 当然 , 对消费者保护可能短期来看是有冲击的 , 这也需要监管、销售和管理人的共同努力 。
可以看出 , 整体而言 , 净值型产品能够引导管理人、投资者、销售机构更关注产品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 , 为打破刚兑和构建投资者-管理人利益共同体奠定基础 , 引导理财业务的各参与方共同成长 , 创造共同价值 。
转型必然伴有阵痛
《年报》数据的背后 , 也折射出净值化转型的压力和挑战 。 特别是今年以来疫情对资管领域的整改产生了一定影响 , 让市场上不少观点都在呼吁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 。
在管圣义看来 , 银行理财净值化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 涉及到银行理财组织架构调整、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 产品创设与销售体系、运营管理体系、风控体系、投资体系、估值体系、信息披露体系等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完善;同时还需压降存量产品 , 特别是非标资产的持续压降 , 理财子公司产品与母行产品的对接等 , 都对银行的理财转型提出很大的挑战 。
仅看设立理财子公司一项工作 , 2019年 , 有34家银行申请开设理财子公司 , 其中10家开业 , 7家筹建 。 “在一年之内 , 从申请、创设、筹备、发行产品等等 , 银行要做大量的工作 。 ”管圣义说 。
更为重要的是 , 银行销售端也面临压力 。 管圣义表示 , 要做好投资者教育 , 使其接受理财净值型产品 , 尤其还应做好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 。
近期 , 部分别理财产品出现了浮亏现象引发投资者关注 。 中邮理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丽娜坦言 , 需要承认的是 , 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是其发展转型期面临的必然挑战 , 也是理财产品逐步“打破刚兑”面临的阵痛 。
不过 , 无论有多大压力和挑战 , 理财净值化转型不可逆转 。 如此才能实现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 , 真实客观反映投资标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 为投资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符合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 。
理性看待理财产品净值波动
长期以来 , 由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存在 , 投资者普遍对银行理财产品有着“刚兑、保本”的印象 。 2018年以来 , 以资管新规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监管文件的落地实施 , 开启了“破刚兑、净值化”的资管2.0时代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波动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 也从侧面反映出资管新规实施两年多以来 ,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 ”工银理财研究部主管赵柏功说 , “未来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净值化产品将成为银行理财最主要的产品形态 , 产品净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波动会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常态 , 从而真实客观地反映投资标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 ”
资管新规将“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作为资管行业打破刚兑的一个重要前提 , 买者自负首先需卖方有责 。 因此 , 对于银行理财来说 , 产品的净值化实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
赵柏功表示 , 净值化背景下 , 银行理财要把保护投资者权益放在首要位置 , 以更加专业化的投研实力、更加完善的产品体系和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 , 提高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稳定性 。 同时 , 银行理财要依托理财登记中心进一步加强产品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 , 还要与理财登记中心等机构强化合作 , 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 。
对于投资者来说 , 则要逐步转变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刚兑印象 , 全面、理性、客观地看待并逐渐适应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合理波动 。 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 , 理性选择与自身风险偏好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 同时 , 投资者也应逐步树立起长期、理性的价值投资理念 , 避免因为过度关注个别产品局部时段的净值变化 , 影响正常的投资决策 。
另外 , 刘丽娜还表示 , 银行理财在保持原有改革步伐的同时 , 也将进一步引导投资者关注资产配置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 并通过长期投资来平滑净值波动 。
采访人员李林鸾
【中国银行保险报|2019年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呈现九大特点,破刚兑、净值化】编辑韩业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