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这三座长江边上的“大水池”,有多关键?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这三座长江边上的“大水池” , 有多关键?
原创 风物菌 地道风物
【澎湃新闻|这三座长江边上的“大水池”,有多关键?】
本文插图
▲ 2020年7月14日 , 江湖交汇 , “泾渭分明”(左为长江 , 右为鄱阳湖) 。 图片/视觉中国
-风物君语-
江湖 , 挺住!
长江如丝带 , 长江湖泊则像是点缀其间的万千明珠 。
而位列“中国三大淡水湖”的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 , 正是其中最为闪耀的三颗明珠——风平浪静时 , 她们无声滋养着身后的平原 , 使得物阜民丰、百姓安居;当洪水来袭 , 她们又成为具有缓冲作用的“大水池” , 吞吐长江 , 调蓄洪水 。
本文插图
▲ 中国三大淡水湖与长江的关系示意图 。 制图/Paprika
南方汛情 , 让很多人重新意识到大湖的重要性——7月11日 , 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达到22.74米 , 突破历史极值 , 鄱阳湖面积扩张至4206平方千米;7月14日 , 太湖平均水位达到4.45米 , 已连续17天超警 , 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34.23米 , 超警戒水位1.73米......大湖水涨 , 牵动着每个人情绪 。
那么 , 长江边上的这三座“大水池” , 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洞庭湖 , “碎了一地”的明珠
洞庭湖 , 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 也是长江进入中下游地区的第一个“大水池” 。
从地图上看 , 湖南三面皆山 , 北临长江 。 洞庭湖正在湘北的“缺口处” , 一边将群山间发源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悉数揽入怀中 , 一边又通过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加上1958年封堵的调弦 , 俗称“四口”)分流长江之水 , 最后由岳阳的城陵矶一同汇入长江 。
本文插图
▲ 湖南地形示意图 ,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 制图/Paprika
所谓“衔远山 , 吞长江” , 作为长江流域调蓄能力最强的湖泊 , 洞庭湖的入湖水量相当于鄱阳湖的3倍、太湖的10倍 。 每逢汛期 , 洞庭湖的“一吞一吐”牵引着长江中下游地区亿万人民的命运 。
然而 , 这座浩渺大湖却经历了一个“从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 , 在巅峰时期甚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
本文插图
▲ 2020年7月9日 , 湖南岳阳楼下的临湖亲水步道被淹没 。 图/视觉中国
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 洞庭湖地区河网密布 , 一派平原景观 , 直到汉晋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湖”;而南朝以后 , 随着荆江三角洲扩展、古云梦泽萎缩 , 洞庭湖地区水域扩大 , 到清代已发展为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的大湖 , 是现在的两倍不止 , 人称:
“八百里洞庭”
可最近数百年来 , 洞庭湖却遭遇了两大难题 , 使得湖面逐渐缩减 , 蓄水能力变弱 , 威风大不如前 。
本文插图
▲ 湖南岳阳楼 。 摄影/李琼
最先造成洞庭湖萎缩的 , 是长江带来的泥沙 。 随着长江流域的不断开发 , 水土流失加剧 , 自上游而来的江水裹挟着泥沙注入湖中 , 使得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 , 湖底不断抬高 , 直至部分露出水面 。
此后 , 人类的活动同样从洞庭湖“割去”了土地 。 每到枯水期 , 当洞庭湖底浮出水面 , 沿湖居民在过去往往一拥而上、争相围垦 , 致使湖面难以恢复 , 只能越缩越小 。 最后 , 调蓄能力减弱的洞庭湖汛期水灾加剧 , 又会反噬周边农田 , 自身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
推荐阅读
- 上游新闻|21日至24日,重庆多地因检修将停气
- 上游新闻|天气预报丨今夜雨水又来 大后天气温要冲37℃
- 中国旅游新闻网|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首批先行者
- 红星新闻|订酒店、看美景、品美食一键搞定,大数据助力,贵州开启智慧旅游新模式
- 闪电新闻|夜读|林清玄:咸淡皆是生活
- 中国旅游新闻网|木鸟民宿发布《2020暑期民宿消费趋势报告》:用户最爱看海 跨省游增长明显
- 中国旅游新闻网|种草预订一站搞定,花筑民宿酒店联合小红书平台打通交易闭环
- 搜狐新闻|10种拖挂房车的快乐,你体会到了吗?
- 上游新闻|长江索道维护保养明天停运半天 预计下午2点恢复运行
- 廊坊都市报|【创城 我们一起·廊坊有礼 文明健康】传播文明之声 新闻人青少年宫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