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全国城镇地区的住户有一半都是“缺房户”
据下面这篇文章说 , 1978年我国的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6平方米 , 比1950年时的变小了20%(1950年时是4.5平方米)!1978年全国城镇家庭中有869万户是“住房困难户”、“缺房户” , 占全国城镇家庭的47.5% , 几乎占了全国城镇住户一半的比例!标题:从分房到买房的那些事儿;转自湖南省政协主办的《文史博览》杂志的2016年第11期 , 一个名叫“读览天下”的网站中如下这个地址的网页上就刊登了此文: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article_912596.html(大家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在线阅览整个那一期《文史博览》的电子版) 。 “道客巴巴”网中如下这个地址的网页上则有纸质的《文史博览》上 , 此文所在的那几页的扫描图:http://www.doc88.com/p-6901377395881.html
那一期的《文史博览》湖南省政协的官网上目前只刊登了《文史博览》2016年第1期的电子版;去年第1期《文史博览》的电子版位于湖南政协官网“湖湘文化”频道下 名叫“报刊”的“子频道”里的这个网页上:http://www.hunanzx.gov.cn/hxwh/bk/wsbl/(这个网址的二级域名就是官方机构专用的“gov”;这个网站上另有“政务公开”、“政协机构”、“委员履职”等频道)时下流传着不少关于高房价的段子 ,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2016年败家行为排行榜:1.卖房创业 , 2.卖房炒股 , 3.卖房出国……2016年兴家行为排行榜:1.北京买房 , 2.上海买房 , 3.深圳买房……”尽管是些调侃之词 , 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节节飙升的房价带给普通中国人的无奈和焦虑 。房子之于中国人 , 一直以来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 房子是安宁、房子是幸福、房子是家……那么 , 新中国成立以后 , 党和政府为解决城镇居民 , 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 住房政策经历了哪些变迁?住房商品化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为什么要终结福利分房?从分房到买房 , 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私房的社会主义改造众所周知 ,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 , 住房大多数是自己建造或购买 , 一般为私人所有 。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 城市不断涌现 ,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 。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 , 大批党政军干部作为各级政权建设的骨干力量 , 不断从农村走进城市;同时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 为加快工业建设 , 城市从农村招收了大批工人 , 这些新招的工人在城市安家落户 。 加上随着社会安定 , 人民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 我国人口进入第一个生育高峰期 。 城市人口剧增 , 城市原有的住房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 , 城市住房压力倍增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 , 因为没收官僚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军政人员的住房归公有 , 使新中国诞生了第一批公有住房 , 解决了部分进城的党政军干部的住房问题 , 但仍远远没能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城市住房拥挤问题 。1955年12月16日 , 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产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 , 报告明确提出 , 要对城市私有房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该文件提出了“经租房”的改造思路 , “对城市房屋占有者用类似赎买的办法 , 即在一定时期内给以固定的租金 , 来逐步地改变他们的所有制” 。 推行“经租房”政策 , 动员有房者出租私有住房 。 1956年1月18日 , 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份文件 , 提出对城市房屋私人占有制的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组成部分 , 应以赎买的形式进行 , 并要求在一两年内完成 。1958年 , 北京市私房改造领导小组开始制定“私有出租房屋的社会主义改造” , 稍后 , 各省、直辖市纷纷效仿 , 很快推广至全国 。按照当时的做法 , 改造房的面积起点在大城市一般是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合10间房) , 中等城市一般是100平方米(约合6-7间房) , 小城市(包括镇)一般是50到100平方米之间(约合3-6间房) 。 政府房管部门负责“经租房”的经营 , 如管理、收租、修缮等 , 并把租金的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给“经租房”的业主 。经过各种模式的公有化改造 , 从1956年到1965年 , 超过1亿平方米的私有住房被公有化 。 私房多的 , 政府通过赎买 , 将房子收归公有 , 房主留下仅够自己住的住房 。 1964年7月 , 政府正式宣布私人租赁性质的住房关系基本不再存在了 。 到1978年 , 我国城镇住房中74.8%为公有住房 。北京的大院和上海的工人新村随着私房公有化的全面完成 , 部分满足了城市无房居民的住房需求 ,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难的问题 , 城市居民住房仍然是一房难求 。 那个时候 , 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普通工人家庭多数只能住在一间平房里 , 一家三代六七口人挤住在一间十几二十平方米的房间里是很常见的现象 。 “只要有的住 , 什么都能住” , 只要能遮风挡雨 , 什么都能改造成房子住人 , 成了20世纪50年代普通城市居民住房紧张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情况下 , 国家陆续投资建设了许多居民住房 , 其中最典型的是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北京大院和上海工人新村 。1950年 , 为了保护古都北京的老建筑 ,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陈占祥吸取巴黎和伦敦的前车之鉴 , 建议在北京西郊建成新的行政中心 。 虽然“梁陈方案”最后被否定了 , 但军队大院却留在了北京西郊城外 。 从公主坟一直到北京西山脚下 , 空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通信兵司令部、总后勤部、总参谋部、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后来是基建工程兵)、铁道兵司令部等大院 , 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即301医院)等鳞次栉比 , 依次排开 , 一直延续到西山脚下的北京军区大院 。高校大院则集中在北京的西北面 。 20世纪50年代初 , 北京学院路上自南向北建成了著名的“八大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 , 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 , 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高等学府 , “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 。 这八所大学今天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北大、人大、民族学院则位于跟学院路平行的白石桥路和海淀路上 , 也都是一圈一大块地 , 由国家统一拨款兴建 。 而国家和市属机关的宿舍院 , 则散布在城外各处 , 其中三河里地区又是主要的集散地 。
推荐阅读
- 高考前夕
- 2020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
- 全国城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
- 就业率|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 略有下降
- 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7% 略有下降
- 全国高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发布
- 疫情防控|上半年全国法院网上开庭同比增长9倍
- 驾驶证业务|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亿辆 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业务2303万次
- CPI|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2%
- 全国铁路|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8.18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