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全国大奖引质疑父母被指是中科院研究员


7月12日 , 一则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 , 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的信息 , 在社交媒体中广为传播 。 有网友指出 , 这样的科研水平 , 远远超出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 , “背后肯定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 , 呼吁严查 。 ”
据@上游新闻采访人员核实发现 , 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在线展示栏目中 , 展示了来自云南代表队生命科学类的小学组参赛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 项目作者是来自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六年级的陈某石 。 官网显示 , 该研究项目获得了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
陈同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网络上曝光之后 , 引发众多网友质疑 。 网友们认为 , 作为一个小学生 , 根本不可能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用于研究生物科学的相关课题 。
知名医疗媒体账号“丁香园”评论说 , “纵观整个获奖项目 , 不论是项目的立意 , 还是后期具体的实验设计 , 都和一个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无二 。 ”
网络上有传言称 , 陈同学的父母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的两位研究员 , 陈同学正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了课题研究 。
7月13日 , 上游新闻采访人员多次拨打被指为陈同学父母的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两位研究员的办公电话 , 但始终无人接听 , 相关采访邮件截止发稿时也未收到回复 。
上游新闻采访人员联系了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组委会 , 对方表示对于相关情况应联系云南赛区组委会 。 云南赛区组委会则称 , 接受采访的权限在云南省科协 。
云南省科协负责青少年创新大赛的相关人士表示 , 他们已经注意到了相关的舆论讨论 , 但目前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 “去年比赛时陈同学的答辩通过了 , 云南这边就把他的项目推荐到了全国赛 。 ”
对于公众关心的相关比赛中是否存在学术造假等问题 , 云南省科协相关人士没有正面回复 。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全国大奖引质疑父母被指是中科院研究员
本文插图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全国大奖引质疑父母被指是中科院研究员
本文插图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全国大奖引质疑父母被指是中科院研究员
本文插图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全国大奖引质疑父母被指是中科院研究员
本文插图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全国大奖引质疑父母被指是中科院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