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迈向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迈向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图片

□河南日报记者刘红涛
7月初 , 社旗县下洼镇余庄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香菇基地内 , 百余座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 大棚内整齐摆放的菌棒上“伞花”点点 , 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采摘、分拣、装箱 , 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该合作社想方设法减轻疫情影响 , 通过保鲜库冷储、烘烤加工制干菇、电商营销、送货上门等方式增加收入 , 从小有盈利到目前预计年收益近200万元 。 下洼镇的香菇特色产业越做越大 , 撑起了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伞” 。
作为农业大省 , 河南近年来撑起了越来越多的致富“伞” , 丰富的特色农业不断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 我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 , 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 , 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 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 在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 越走越开阔 。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米袋子”“菜篮子”更充盈
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优势和王牌 。 “三夏”期间 ,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 , 从豫东平原到豫西丘陵 , 从黄河之滨到淮河之畔 , “弱筋”“强筋”起舞中原、“优质”“专用”效益凸显 , 优质小麦成为小麦产业发展的耀眼“明珠” 。
2016年以来 , 我省以“四优四化”为重点 , 加快优势特色农业发展 ,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支持建设了223个优势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 带动全省优势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
优质专用小麦快速发展 。 从2016年的600万亩到2019年的1350万亩 , 我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 占到了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6 , 形成了豫北强筋小麦生产适宜区、豫中东强筋小麦生产次适宜区和豫南沿淮弱筋小麦生产适宜区 。 各地还以村、乡为单位 , 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品” , 形成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区 , 2019年 , 全省千亩以上的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区面积达1258万亩 。
不仅仅是优质小麦 , 我省优质花生种植面积也由2016年的169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300万亩 , 居全国第一位;优质草畜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 全省3年新增肉牛82.2万头 , 新增奶牛15.6万头 , 伊赛、伊利、蒙牛、君乐宝、花花牛等龙头企业舞动中原;优质果蔬稳中调优 , 水果质量持续向好 , 灵宝、陕州等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已成为国家优质苹果生产区 , 蔬菜产业则形成了以杞县、中牟大蒜 , 柘城、临颍小辣椒等为代表的生产基地 。
2019年 , 全省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4994亿元 , 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8.5% , 3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63.75元 , 比上年增长9.6% 。 “优势特色农业不仅成为农业高效发展的‘金名片’ , 也实实在在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 ”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张鸿雷说 。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业有赚头有奔头
6月下旬 , 一则好消息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夏收工作已接近尾声 , 全省优质专用小麦不仅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加 , 而且在收获前已有九成被企业订购 , 实现优质优价 。
周口市雪荣面粉有限公司就是通过订单收购优质小麦的 。 “公司推行优质粮食种植、良种培育 , 与种植户签订回收协议 , 加价回收优质原粮 , 每亩可使农民增收200元 。 ”该公司总经理朱振说 , 企业有粮收 , 农民有钱赚 , 规模化订单种植 , 提高了土地的收益率和利用率 , “未来 , 我们还计划吸纳十几个乡镇的70个合作社加入优质小麦产销联合体 。 ”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 , 让农业有赚头有奔头 , 这背后蕴含着我省着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 。 延伸产业链 , 提高小麦、玉米、稻谷、油料四大产品的加工度;提升价值链 , 按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要求 , 提高粮油产品附加值;打造供应链 , 支持和鼓励核心企业构建各类产业综合体 ,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