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政权的困境:清末政治中的满汉冲突
亨廷顿曾指出 , 君主专制政体是最难进行现代化改革的 , 在君主专制国家 , 励精图治的君主会同时遭到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双重攻击 , 保守派希望完全保持旧制度 , 激进派则希望更进一步 , 建立没有国王的共和制 , 推行现代化的君主除了自己亲近的一小撮臣子外 , 几乎找不到任何值得信任的人 , 君主只要一招不慎 , 改革就会彻底失败 , 甚至自己也会被压上断头台 。无论是奥斯曼帝国、波旁法国、俄罗斯帝国、伊朗王国还是清王朝 , 他们都希望能在王权和现代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 他们寄希望于建立像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 , 既享受现代化的好处 , 又能保证君主的王位 。 但最终的结果 , 往往是现代化改革取得了进展 , 但立宪的努力却完全失败 , 现代化的成功往往意味着王权的坍塌 。 君主专制国家中 , 除了泰国这样的特例 , 鲜有成员可以幸免 。
(尼古拉二世锐意进行改革 , 但最终身首异处)虽然大部分君主专制国家的立宪努力都失败了 , 但他们的成就有大有小 , 奥斯曼帝国崩塌后 , 留下了一个步入新时代的土耳其 , 路易十六灭亡时 , 法国已经废除了一切特权 , 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 。 沙皇覆灭前 , 俄国已完成了斯托雷平改革 , 并进行了部分工业化 , 巴列维王朝覆灭时 , 伊朗已是城市人口占50%的准现代化国家 。 唯有清朝 , 现代化的成果几乎不值一提 , 在清王朝覆灭前夕 , 中国仍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 文盲占大多数 , 饿殍遍地 , 饱受外国凌辱的弱小国家 。纵观这些国家 , 唯有清朝是最保守最顽固的 , 鸦片战争之后50多年 , 才出现改革专制体制的戊戌变法 , 而直到庚子国变后 , 清朝中央才开始旨在立宪的清末新政 。 即使与同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相比 , 清朝的保守愚昧也令人瞠目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 很大原因在于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 几百万的满人统治者4亿汉人 , 一旦进行现代化改革 , 满人几乎必然丧失特权地位 。 纵观清末的改革历程 , 满汉冲突一直是一条鲜明的主线 , 主张改革的大部分都是汉人 , 主张保守的几乎全是满人 , 而庚子国变 , 更是一场满洲反动势力鼓动民粹造成的巨大外交灾难 , 正是满人对于特权地位丧失的担忧使得中国的君主立宪逐渐化为了泡影 , 失望至极的汉人 , 只能投靠孙中山 , 以一场民族革命的方式开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
一、庚子国变中的满汉站队清朝末期的改革中 , 一直存在着满汉冲突 , 基本上是改革派汉人多 , 而保守派满人多 , 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 , 都是由汉族士绅所主导 。 满人中除了恭亲王奕䜣 , 鲜有人知晓外部世界和改革的必要性 。 在起初 , 慈禧对于改革的立场是中立的 , 但戊戌变法后 , 慈禧感受到变法已经威胁到了她和满洲亲贵的利益 , 因此在扑灭变法后 , 她对朝廷展开了大换血 , 汉族的士绅 , 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维新派 , 还是李鸿章这样的洋务派 , 都被贬黜 , 取而代之的是一大串满洲亲贵 。 慈禧任用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 那就是维护爱新觉罗和满洲亲贵的天下 。
虽然满洲亲贵们在政治上可靠 , 但在水平上极端不足 , 无论是荣禄、还是庆亲王、端亲王还是军机大臣刚毅 , 都对外务一窍不通 , 其中刚毅更是极端的无知 。 当时北方大旱 , 加上洋教徒鱼肉乡里 , 民众组织了义和团运动 , 义和团反对一切和洋字沾边的玩意 , 号称要扶清灭洋 。 对于民粹式的义和团运动 , 朝廷不仅不镇压 , 刚毅还把义和团请到北京表演刀枪不入 。最终义和团的无法无天招来了大祸 , 由于德国公使克林德被击毙 , 酿成了巨大的外交事件 , 而慈禧更是疯狂的向11国宣战 , 并号召各省帮助义和团抗击洋人 。 在这条命令下 , 满汉之间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 满洲亲贵们积极备战对抗洋人 , 而汉族军阀则大都冷眼旁观 , 这种满汉分歧的典型就是东南户保条约 。
面对慈禧的旨意 , 广东的李鸿章、南京的刘坤一、武汉的张之洞和山东的袁世凯不仅不奉令 , 反而一致否认旨意的有效性 , 认为向11国宣战的命令太过荒谬 , 拒绝承认其为正式的皇家旨意 。 他们不仅不北上抗击洋人 , 反而封锁了慈禧让他们协助义和团的命令 。张之洞更是把慈禧的旨意曲解为镇压义和团 , 保护外国人 。 在盛宣怀的建议下 , 张之洞和刘坤一与上海的外国领事达成一项非正式协定 , 即他们两个总督将镇压义和团 , 保护外国人不受伤害 , 作为回报 , 列强的军队则不能进入他们的领土 。 此项保证即为东南互保条约 , 袁世凯和李鸿章之后也同意了这一协议 。 很难想象 , 一个国家的首都正在被敌人洗劫 , 而他的地方官员却已私自和侵略者签订了协议以图自保 。汉族军阀这种袖手旁观的态度实际上表明了他们与满洲亲贵的巨大矛盾 , 在他们眼中 , 他们不应为慈禧和满人的愚蠢买单 , 他们更需要保护自己的地盘 , 满汉分歧之大 , 在庚子国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实际上整个庚子国变 , 一直是义和团和一小撮满洲亲贵在和洋人战斗 , 而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 , 即汉族军阀的部队 , 根本未参战 , 没有人愿意为慈禧和满洲亲贵的愚蠢买单 , 这完全是慈禧的咎由自取 。 汉族的军阀们 , 乐意看见反对自己的满洲亲贵一一被洋人处决 , 从而借洋人的手杀掉一批反对派 。 这种满汉之间的隔阂使得清朝不可能调动全国的力量去抵制一场侵略 。二、皇族内阁彻底摧毁了汉人精英的忠诚庚子国变的巨大浩劫终于让顽固的慈禧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 加上孙中山在海外一直宣称要结束清朝的统治 , 这让慈禧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 , 她明白如果不立宪 , 那么孙中山的共和革命就会成为大众的选项 , 两害之下只能取其轻 。 清末新政由此开始 。 新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 力度甚至比维新变法还要大 。 新政取得了一定效果 , 比如培养了新军 , 废除了科举 , 建立了新式学校 , 但在关键问题的改革上 , 依然陷入了瓶颈 。新政的计划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 即在保证大清皇帝万世不易的前提下进行有限的放权和改革 , 通过设立议会 , 制定宪法让清朝摆脱专制的污名 , 建立一个广泛吸纳社会精英 , 更为廉洁的体制 。 虽然君主立宪表面看起来很美好 , 但实际上满人和汉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慈禧希望借由立宪安抚民意 , 打击孙中山 , 延续清朝的统治 。 满洲亲贵则把它看作是实行集权和把汉人排除出核心集团的机会 , 进而攫取各省汉人总督的权力 。而汉人士绅想的则是通过立宪扩大汉人在议会和内阁中的比例 , 加大他们的话语权 。 表面上 , 满人汉人都希望立宪 , 但他们的诉求不一样 , 甚至完全相反 , 满人把立宪当做反汉的工具 , 汉人则把立宪当做摆脱满人专政的机会 。
推荐阅读
- 经济观察报|【金融头条】“以房养老”连环套骗局:他们如何陷入“钱房”两空困境
- 在美国流传多年的奇文:黑色困境
- 美国全球锁华大网铺开,中国如何避免内卷化困境
- 美国陷入困境,中国向何处去
- 春晖乳业陷入停产困境 知情人:负债规模达2个多亿
- 明星潮流|写文章不新奇,没深度?《哈佛非虚构写作课》帮你改变这种困境!
- 鉴于TIKTOK最近的困境,给走出去的企业的建议
- 又反制了!中企叫停27架飞机订单!波音深陷困境
- 蒙面的大侠|56个民族56朵花,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民族交流的纽带
- 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场车祸让两个家庭深陷困境,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