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政权的困境:清末政治中的满汉冲突( 二 )
正是这种根本的矛盾 , 使得之后的立宪阻力重重 , 慈禧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满洲亲贵的利益 , 因为他们是一家人 , 而汉人终究是外人 。 1906 年 11 月 7 日 , 朝廷签署了一项改革官制的法令 , 把六部扩大为十一部 , 同时 , 机构的领导人大都是满人 , 汉人在政府高层中的比例不足1/3 , 满汉之间的裂痕迅速扩大 。在各地方政府中 , 满人的权力也得到了巩固 。 1907 年 , 朝廷通过直接任命各省的司法、警察和农工商局长来约束总督和巡抚的权力 , 而这些人多是满人 。 之后 , 朝廷又把各省的军队移交给新成立的陆军部 , 并把汉族军阀中最有权势的袁世凯和张之洞调到北京担任军机大臣 。 因为这次改革 , 袁世凯丧失了四镇的军队 , 而张之洞也丧失了对地方的掌控 , 整个立宪 , 变成了满族从汉族中收取权力的行动 。
慈禧太后死后 , 载沣和隆裕太后继续这种方针 , 大量任用满洲亲贵 , 将汉族士绅边缘化 , 1911年5月8日组织的内阁 , 13个任命者中有8个满人 , 一个蒙古人 , 而只有汉族人 , 汉人作为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 , 比例居然如此至少 , 这引起了汉人的极大不满 , 当省咨议局反对皇室主宰内阁时 , 朝廷尖锐地提醒他们 , 皇帝对委任权的绝对控制是宪法中名列的 , 他们无权质疑 。 这种蛮横愈发使汉人意识到所谓立宪只是满人的立宪 , 获得权力的也仅是满洲亲贵 , 汉人依然被放逐在权力体系之外 。 这种带有明显种族偏见的立宪改革 , 逼迫最后对清朝抱有希望的维新派产生了反意 。三、少数民族政权的困境武昌起义之所以能瞬间动摇清朝的统治 , 不是由于孙中山有多强大 , 而是清朝自己摧毁了统治的根基 , 愤怒的汉族士绅 , 只需要某人打响第一枪 , 他们就会群起响应 。 清朝的灭亡 , 实际上彰显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困境 。清朝虽然表面上进行汉化 , 但实际上他一直在谋求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立性 , 历史告诉清朝 , 要想长期维持少数人的统治 , 既不能一味的排除汉人 , 但也不能过分亲近汉人 。 蒙古人因为一味排除汉人 , 仅仅90年就被赶出了中原 , 而鲜卑人一味进行全盘汉化 , 很快就消失在了汉人之中 , 成为了汉人的一部分 。 满人吸取了教训 , 因此他们既用汉人 , 但又打压汉人 , 清朝强迫汉人剃发易服 , 长期遏制满汉通婚 , 并强调满人吃白肉 , 善于弓马骑射的传统 , 都是为了保障满人的独特性 , 以此让满人不至于被汉人的汪洋大海淹没 。
清朝本质上 , 依然是一个维护满洲亲贵的国家 , 历代清朝皇帝 , 都是满臣汉臣各办 , 彼此钳制 , 但总体上 , 皇帝用汉人是因为能力 , 用满人则是因为忠诚 , 相比之下 , 后者无疑才是皇帝真正信任的对象 。 如果没有洋人的入侵 , 在常规的轨道下 , 这种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本可以长期延续下去 , 但是洋人入侵后 , 内忧外患 , 面对巨大的危机 , 皇帝不得不大量重用汉族士绅 。一个太平天国之乱 , 就培养出了无数尾大不掉的汉族地方势力 , 在庚子国变中 , 汉族军阀更是公然抗命 , 不但拒绝支援朝廷 , 反而擅自和洋人签订东南互保 , 这种汉人士绅做大的情境让满洲亲贵们感到了恐慌 。 清末新政 , 朝廷如此明显的在数量上倾斜满人不仅不能体现清朝的控制力强大 , 反而是清朝统治陷入危机的表现 。 满人的统治如此岌岌可危 , 以至于要通过明目张胆的排挤汉人来实现 。
(巴列维那样幅度极大的改革 , 不可能在清朝发生)这种满汉冲突是清朝无法摆脱的矛盾 , 正是这种民族间的提防使得清朝的现代化改革左右为难 , 不改被洋人羞辱 , 改革 , 会让汉族壮大 , 满族的权力越来越少 , 最终大概率还是丧失特权 。 相比之下 , 法国国王 , 伊朗国王 , 俄国沙皇 , 都是主体民族的成员 , 他们的合法性无疑要高于清朝皇帝 , 他们不会有这种民族上的顾虑 。 所以改革的力度会大些 。 这种少数民族政权的原罪使得清朝的每一次改革都是巨大的冒险 , 每一个前进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雪崩 。
推荐阅读
- 经济观察报|【金融头条】“以房养老”连环套骗局:他们如何陷入“钱房”两空困境
- 在美国流传多年的奇文:黑色困境
- 美国全球锁华大网铺开,中国如何避免内卷化困境
- 美国陷入困境,中国向何处去
- 春晖乳业陷入停产困境 知情人:负债规模达2个多亿
- 明星潮流|写文章不新奇,没深度?《哈佛非虚构写作课》帮你改变这种困境!
- 鉴于TIKTOK最近的困境,给走出去的企业的建议
- 又反制了!中企叫停27架飞机订单!波音深陷困境
- 蒙面的大侠|56个民族56朵花,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民族交流的纽带
- 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场车祸让两个家庭深陷困境,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