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把中国视为经济威胁?西方没看懂
原始标题:外媒:把中国视为经济威胁?西方没看懂中国的产业政策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7月9日文章 , 原题:把中国视为经济威胁——西方应停止批评中国的产业政策 随着新冠肺炎蔓延到欧洲和美国 , 受疫情影响的国家争先恐后地抢夺医疗用品——口罩、呼吸机、防护服 。 更多的时候 , 他们不得不求助于中国 。危机爆发时 ,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关键产品供应国 , 占欧美个人防护用品进口总量的一半 。 根据《纽约时报》最近的报道 , “中国早就为未来几年主导防护和医疗用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中国最初转向全球市场时 , 拥有几乎用之不竭的低廉劳动力供应的优势 。 但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 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并非不受约束的市场力量的结果 。中国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 , 希望增加国内生产商在全球医疗用品中的份额 。 《纽约时报》的报道详细解释了政府如何向工厂提供廉价土地、提供补贴贷款、指示国有企业生产关键材料 , 以及要求医院和企业使用本土产品来推动国内供应链发展 。西方媒体现在充斥着有关中国“试图主导全球工业机器关键部件”的报道 。 其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作用的描述 , 越来越让人联想到帝国侵略而不是“软商业” 。中美之间的战略和地缘政治紧张关系确实存在 。 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不断增长 , 而美国领导人不愿承认世界有必要多极化的现实 。 但是 , 我们不应该让经济被地缘政治所绑架 , 或者更糟糕的是 , 强化和夸大战略竞争 。首先 , 我们必须认识到 , 混合型、国家驱动的经济模式一直是中国经济成功的根源 。 如果说中国经济奇迹的一半反映了其在上世纪70年代末之后转向市场经济 , 那么另一半则是政府采取积极政策保护旧的经济结构(如国有企业) , 同时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发展新产业的结果 。当然 , 中国人民是主要受益者 , 他们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减贫进程 。 但中国的这些成果并不是以牺牲世界其他地区的利益为代价的 。 今天引起其他国家不满的增长政策 , 也是中国成为西方出口商和投资者如此巨大市场的原因 。但是 , 中国的产业政策 , 比如用于医疗用品领域的政策 , 对其他地方的竞争者是否不公平?我们不应贸然作此判断 。 推行产业政策的标准理由是 , 国家有必要支持产生溢出效应、技术外部性和其他广泛社会效益的新产业 。 但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 国家并不擅长识别哪些行业值得支持 , 而国内消费者和纳税人承担了(一国产业政策失误的)大部分成本 。 换句话说 , 如果中国的产业政策被误导 , 那么因此受损的是中国自己的经济 。按照同样的逻辑 , 如果中国的政策制定者瞄准了社会效益超过私人效益的活动 , 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 那么外国人没有理由抱怨 。 这正是经济学家所说的“修复市场失灵”的典型案例 。当所讨论的外部性是全球性问题时 , 如气候变化问题 , 这一点尤其正确 。 中国对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的补贴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这为世界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好处 。很少有人指责中国生产者抬高价格 。 更多的时候 , 抱怨是相反的 , 中国企业被批评拉低价格 。 这样的指责可能更适用于美国和欧洲公司 , 它们经常是高科技市场的主导者 。欧美对产业政策的新推动 , 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中国“威胁”的担忧 。 但从经济的角度看 , 这个焦点放错了 。 需求和补救措施应放在自己的国内领域 。 目标应该是在国内建立更具生产力、包容性的经济——而不是简单地要超过中国或破坏中国的经济进步 。 (作者为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达尼·罗德里克 , 陈俊安译)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 我给中国乳品质量洗个地
- 在“黄金海岸”中国这样实现人工港口与海龟共生
- 当核聚变遇上3D打印中国使“人造太阳”更近一步
- 欺人太甚!近两个月美国全面围剿中国实录
- 纸老虎?俄媒:美国不敢与中国在南海发生直接冲突
- 中国人不学西方的好
- 中国结
- 平原公子:谁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人
- 平原公子:台积电断供,中国科技不可“投降”
- 美政客企图剥夺中国对人类做贡献的机会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