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倍轻松IPO:有点不轻松


按摩|倍轻松IPO:有点不轻松
本文插图

文 / IPO频道
出品 / 节点财经
150亿的天花板 , 不规范的进入标准 , 较低的产业集中度 , 分散的市场……这是中国按摩器行业的发展现状 。 乍听起来并非理想的掘金之地 , 但全国超过3000家的企业正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 。
6月24日 , 国内便携式按摩器提供商倍轻松提交了招股说明书 , 计划募资4.97亿元登陆A股科创板 。 据节点财经了解 , 该公司曾于2016年7月挂牌新三板 , 后又于次年8月摘牌 。
与荣泰、奥佳华专注于按摩椅等中大型器材的定位不同 , 倍轻松以便携按摩器作为行业切口 , 开创了头部、眼部、颈部等多个细分系列 , 并以“古法中医+现代科技”为卖点 , 在按摩小电器领域有着不小的话语权 。
然而就目前来看 , 全球范围内的按摩器品牌厂商都在逐步淘汰小电器、中低端产品 , 更加专注于高性能、全功能按摩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 在此背景下 , 靠便携按摩器尝到甜头的倍轻松正遭遇“便携”所带来的苦恼 。
另一方面 , 随着网易严选、小米有品、京东京造等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加入 , 在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都不占优势的倍轻松似乎也变得倍加不轻松 。
/ 01 /
市场变动
按摩小电器首当其冲

倍轻松成立于2000年 , 主要从事智能便携按摩器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 招股书显示 , 公司主营自主品牌有“breo”和“倍轻松”系列产品 。
在倍轻松之前 , 国内按摩器材市场几乎被以按摩椅为代表性的大型仪器所占据 , 倍轻松以眼部按摩器产品为切入口 , 开启了便携按摩器这一细分领域 。 在此之后 , 公司陆续推出头盔式头部按摩器、智能颈部按摩器等产品 , 逐渐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 。
目前 , 倍轻松旗下产品分为头部、眼部、颈部、手部、MINI按摩器五大系列 。 公司结合传统的中医经络学按摩理念以及现代生物磁学理论 , 模仿人手按摩身体穴位 , 产品有着轻巧、便携的特点 , 定位于“商旅人士”这一目标人群 。
【按摩|倍轻松IPO:有点不轻松】按摩|倍轻松IPO:有点不轻松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倍轻松官网
招股书显示 , 倍轻松销售渠道及收入来源主要通过直营店和经销模式铺设销售网络 , 而直营店往往在机场高铁等高势能门店 , 目前公司的销售网络覆盖70多个国家 , 在国内外各大机场、高铁和shoppingmall开设100+直营店 。

随着线上购物的比例增加 , 倍轻松又先后入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 。 据招股书 , 倍轻松2019年线上、线下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0.26%和54.03%(另5.71%为ODM 销售) , 二者日趋平衡 。
2017-2019年 , 倍轻松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7亿元、5.08亿元、6.94亿元 , 净利润分别为0.21亿元、0.45亿元、0.55亿元 。 可以看出 , 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 , 公司在2019年均出现了增速下滑 , 尤其是净利率从2017、2018年的94.35%、115.95%下降到2019年的20.78% , 呈现出明显放缓趋势 。
按摩|倍轻松IPO:有点不轻松
本文插图

数据来源:倍轻松招股说明书
种种迹象表明 , 在2017、2018年间获得飞速增长的倍轻松 , 已经开始进入疲软期 。 而这 , 与整个按摩器市场的需求走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 2016-2019年 , 国内上市公司按摩椅销售量持续扩大 , 从2016年的28.11万台上升到2019年的66.06万台;而按摩小电器则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 从2016年的1811.45万台下降到2019年的1628.86万台 。

从生产端来看 ,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按摩器具生产国 , 台湾、日本等地区的老牌按摩器具厂商向中国大陆转移 , 一方面 , 它们逐步淘汰了按摩小电器、中低端按摩椅等竞争力不强的产品;另一方面 , 则是专注于高性能全功能按摩椅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