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财经|保守的豆瓣和求变的知乎( 三 )


实战财经|保守的豆瓣和求变的知乎
本文插图
事实上 , 言论监管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 它涉及到技术 , 运营 , 产品等一系列的机制 。
比如删帖之后的投诉往往需要人工介入 , 很多大公司的做法是在天津这样的地方招聘一大批的客服和审查人员 , 但很显然 , 这些很重的策略都入不了阿北的法眼 。
再比如 , 豆瓣小组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孵化器去做更多垂直尝试的:
比如果壳的“性趣小组”就孵化出了“知性” , 事实上 , “豆瓣招聘”的小组后来就演化成了招聘服务——周伯通 , 而“下厨房”小组就进化成了月活两千万的APP——“下厨房” 。
实战财经|保守的豆瓣和求变的知乎
本文插图
图源七麦数据
但遗憾的是 , 这些都不是豆瓣官方推进的 , 轻模式的豆瓣没有精力去做这些重业务 。
而豆瓣之所以不愿意啃硬骨头 , 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始人阿北的价值取向 , 要知道 , 阿北曾经甚至想让豆瓣以一个公益机构的方式注册运行 。
以豆瓣的体量 , 完全有能力和资本走得更近 , 但自2011年以来 , 豆瓣的融资就一直暂停在C轮 。
我们很难判断这种策略是否是正确的 , 这种策略避免了豆瓣快速走向深渊的风险 , 但同时也让豆瓣错失了很多扩张的机会 。
你可以说正是这种策略让豆瓣活了下来 , 你也可以说正是这种策略让豆瓣做不大 。
在业务边界上 , 和豆瓣不同 , 知乎的打法则明显更加开放 , 知乎愿意去啃硬骨头——
首先 , 知乎认识到知识社区的商业化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 , 因此在融资层面比豆瓣要积极得多 , 历经F轮融资给知乎准备了足够充足的弹药 。
有了这一重保障 , 知乎更有底气去啃硬骨头 , 去打硬仗 。
比如知乎为了完善“智能社区” , 在技术上的投入就不遗余力 , 推出了多场景内容匹配方案:
知乎每天新增大量问题、视频、电子书、专栏等内容 , 通过多场景内容匹配方案 , 可快速匹配站内已有相似问题和重复问题 , 有效减少重复性内容引入 。
还可根据电子书、专栏等会员内容 , 匹配出准确的、可回答的问题 , 提高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
一系列的算法技术上的支持让知乎在人群迅速扩大出圈之后也能保证分发的效率 。
再比如在做视频这件事上 , 知乎的节奏和态度很坚决:
视频化看似是一个内容形式的转变 , 但这背后其实是打法的全面升级 , 需要产品机制、运营策略和技术投入等多方的统一配合 , 其执行难度极大.
这一点我们从微博和微信的视频化进程就可以看到——
微博的视频化经历了长达几年的探索 , 至今依然并不能算成功 , 而它一开始只能借助秒拍的视频技术能力作为支撑也从侧面反映了视频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
而微信公众号的视频化步伐一直缓慢 , 直到视频号我们才看到微信内容视频化新的可能性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视频化并非一块好啃的骨头 , 但知乎毫不犹豫地投入 , 这背后源于知乎对内容演进趋势的判断 。
在今年愚人节 , 知乎推出活动“B乎”
宣称其为知乎的B面 , 而进入B乎的界面 , 其主推的内容大都为视频形式或直播内容 , 从知乎出圈、把图文内容转换成视频的半佛仙人用事实证明了硬核知识内容视频化的潜力 。
实战财经|保守的豆瓣和求变的知乎
本文插图
相比于现在专心制作视频的半佛仙人 , 图文视频两不误的科普博主“毕导”的数据更能直观说明知乎视频化的趋势 。
以毕导最新的视频为例 , 该视频在知乎获得了6500多个赞以及600多条评论.
对比来看 , 与该视频文案一致的文字内容虽然点赞量相差无几 , 但评论量却少了一半 , 知乎的视频内容不仅在认可度上与图文大致相当 , 而且拥有更好的互动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