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危改房岂能“对付对付就完了”


对付|危改房岂能“对付对付就完了”
本文插图

新华社:这个案例再次敲响了在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冒头的警钟 。 危房改造作为帮助农村住房困难的贫困群众实现安居梦的惠民工程 , 本来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暖心工程 , 但个别干部在工作中却当作一项差事来应付 , 觉得“对付对付就完了” 。 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翻建的房子还在建设 , 就急匆匆填表“摘了帽” , 脱贫攻坚工作如此“打时间差”实在让人惊诧 。 那栋“早产”的危改房看上去是形式主义 , 背后暴露的是弄虚作假的本质 。 党中央反复强调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 如何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 是基层党员干部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道必答题 , 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成色的试金石 。 在这一点上 , 宽甸县的“早产”危改房就是一本典型的反面教材 。 它也是一面反光镜 , 值得很多人都来照照自己 。

北京青年报:在一些人看来 , 因3次未礼让斑马线就失去评优评先资格 , 有些“小题大做” 。 他们认为 , 不礼让斑马线属于“私德” , 属于无伤大雅的小事 。 但是 , “八小时”之外的角色扮演 , 同样关系到人们的社会评价 。 社会规范具有一种“榜样效应” , 公职人员、公众人物理应是社会的榜样人物 , 他们对待社会规范的态度 , 会对其他人产生直接影响 。 公职人员3次未礼让斑马线 , 是一种不良示范 , 需要给其戴上“紧箍咒” , 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就是一种规训和惩罚的手段 。 礼让斑马线表面上是一种束缚 , 实际上是一种关爱与保护 , 干部如果不懂得尊重和敬畏规则 , 缺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意识 , 缺乏体恤弱者和善待陌生人的文明素养 , 因未礼让斑马线而失去评优评先的资格 , 可以说一点儿也不冤 。

北京日报:电梯早已是城市生活的标配 , 其安全性一直是个问题 。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 , 日常使用的电梯宛如“黑箱” , 对其唯一的了解就是电梯壁上一张的“健康证” 。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 , 电梯太多太散 , 仅靠人力去实现管理全覆盖 , 也并不现实 。 当管理效率遇到瓶颈 , 技术进步往往可以打开新思路 。 “智慧电梯”赢得好评不仅是技术的胜利 , 更是理念的成功 。 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本质 , 是高效回应老百姓那些细致具体的诉求 。 “智慧电梯”的启示在于 , 科技不是装饰 , 而是服务群众的手段 , 以高科技解决好老百姓家门口的烦心小事 , 才是智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真正用意 。

***:陈某酒后驾驶发生交通意外 , 一条生命就此消逝 , 家人伤心悲痛可想而知 , 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 , 本也是其正当权益 。 但起诉维权权利该得到保障 , 不等于诉讼要求必定合理 。 而舆论对此事热议 , 也是源于坊间不时冒头的“讹人式索赔”风气 。 不是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 , 而是自己做事试图让别人承担后果 , 这种无端把人拉入纷争的思维模式 , 是对是非观念的混淆 , 无益于社会风气 。 近年来 , 各地司法机关也意识到和稀泥的弊害 , 纷纷对这类做法说不 。 只有将法治正义贯穿于每个案件的裁决中 , 绝不轻易和稀泥 , 倒逼个体变得理性起来 , 懂得遇事分清是非 , “讹人式索赔”才不会大行其道 。
【对付|危改房岂能“对付对付就完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