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虹梅街道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园区


法制|虹梅街道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园区
本文插图
虹梅街道地处徐汇漕河泾开发区核心区域 , 园区企业众多 , 有职工近30万 , 近年来 , 虹梅街道结合辖区实际 , 以企业和员工需求为导向 , 探索出诸如“企业法务沙龙”、“午间法律门诊”、“法治共建委员会”等法律服务经验 , 有效推动各方法律服务资源进园区、进企业、进楼宇 , 为优化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复工复产复市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

法治宣传进园区
唱响尊法学法用法的“主旋律”
1、加强组织保障强化普法力量 。 成立虹梅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 , 定期研究部署法治宣传进园区等工作 , “量身定做”宣传方案 , 助推园区法治宣传工作落地落实 。
2、创新园区普法方式 。 编制发放《宇下说法》 , 围绕典型、常见纠纷类型进行以案释法 。 充分运用“今日虹梅”“虹梅司法”等微信公众号 , 以线上微信宣传预热和线下海报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站式立体化宣传” , 打造成极具“吸粉力”的法治路演活动 , 提高园区法宣活动实效 。

法制|虹梅街道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园区
本文插图
3、开展针对性普法助力复工复产 。 围绕目前园区企业和员工较为关心并实际碰到的法律问题 , 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和劳动仲裁院 , 制作“复工复产法律十问”短视频在园区楼宇电梯公益播放 , 覆盖漕河泾开发区40多个分园区将近20多万企业白领 , 短视频还入选“学习强国”平台 , 打响虹梅法宣品牌 。

法制|虹梅街道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园区
本文插图
矛盾调解进企业
打造和谐营商环境的“稳流器”
近年来 , 通过调研走访和数据分析 , 园区每年发生的各类法律纠纷约6000件 , 为进一步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 构建园区和谐营商环境 , 虹梅街道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
1、成立联合调解中心 。 在园区综合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 , 由街道司法所、总工会和劳动保障所负责日常管理和指导 , 定期安排调解员及律师坐班 , 现场咨询解答及纠纷化解 , 对一般简易纠纷当场化解并出具调解协议书 。

法制|虹梅街道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园区
本文插图
2、开设专业调解工作室 。 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裁员、降薪等矛盾纠纷 , 发挥退休法官等“法律明白人”的作用 , 开设劳争调解品牌工作室 , 提升劳动争议的调处能力和效率 。

法制|虹梅街道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园区
本文插图
3、搭建“三庭合一”的一体化调解平台 。 将法院巡回法庭、调解庭、劳动仲裁庭资源整合 , 打造“三庭合一”的一体化调处平台 , 针对焦点、疑难矛盾纠纷 , 采取多方联调手段 , 并提供诉调对接“一站式”服务 , 实现矛盾纠纷解决“最多跑一次” 。
法律服务进楼宇
当好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店小二”
为进一步满足园区4000多家企业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 虹梅街道从三方面着手提升法律服务能级 。
1、组建法治共建委员会 , 推动园区自治、法治、共治“三治融合” 。 将法院、检察院、劳动仲裁、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引入园区 , 并联合漕开发总公司、仪电集团、微软、星巴克、腾讯、商汤等重点企业以及矛盾纠纷较多的企业 , 成立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委员会 , 形成执法者、普法者、司法者和守法者互融互通的法治生态圈 , 更好地实现法律服务资源和企业的对接 。

2、打响“午间法律门诊”“企业法务沙龙”等法律服务品牌 。 面向园区职工 , 开设“午间法律门诊” , 利用职工午间休息时间 , 由律师、法官、公证员等组成法律“义诊小分队” , 通过面对面“问诊”方式为员工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 面向园区企业法务 , 组织“企业法务沙龙” , 沙龙围绕企业法务群体关注的热点 , 先后邀请法官、检察官及司法实务界专家举办5场沙龙活动 , 使企业法务成为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的直接受惠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