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射频热凝微创技术 饱受三叉神经痛10年折磨 近百岁老人在脑科医院告别“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 , 是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病 , 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 ,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 今年94岁高龄的程老伯走路步伐稳健 , 讲话思维清晰 , 外人很难看出其已过耄耋之年 。 就是这样一位为人亲和友善的“寿星” , 却已与有着“天下第一痛”之称的三叉神经痛 , 抗争了十多个年头了 。 拔牙后剧痛依旧 元凶竟是三叉神经痛
10多年前 , 身体健康的程老伯突然开始“脸疼” , 其左侧面部时常出现针刺样疼痛 , 这种疼痛感有时候还会迅速“扩散” , 向上传导至额部 , 向下传导至左侧上磨牙 。 这种剧痛经常在程老伯吃饭、说话时诱发 。 “是不是年纪大了 , 牙神经出问题了?”耐受不住疼痛的程老伯随即去医院 , 拔除了那颗不断“作痛”的牙齿 。
本文插图
▲ 三叉神经示意图
意想不到的是 , 程老伯的“脸疼”症状并未就此缓解 。 及时就医检查后才确认 , 原来自己患上了“三叉神经痛” 。 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骤发骤停 , 往往呈现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 , 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
由于存在“扳机点” , 三叉神经痛患者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 , 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剧痛 。
也正由于三叉神经痛的“骤发骤停 , 疼痛剧烈”的特点 , 它有着“天下第一痛”这一让人闻之色变的坏名声 。 就医后 , 通过服用卡马西平等治疗药物后 , 程老伯的症状才得以缓解 。 药物控制渐失效 老伯痛到“粒米难进”
就这样 , 程老伯坚持服药 , 与三叉神经痛开展了漫长的斗争 。 但从2017年起 , 药物治疗作用开始减弱 , 每次服药后持续疗效变短、止痛效果变差 。 期间 , 家人陪患者走访多家医院 , 经诊断评估后都认为患者年龄太大了 , 还是应当以保守治疗为主 。 经多次调整用药后 , 效果却并不理想 。
本文插图
最近 , 程老伯的三叉神经痛症状明显加重了 。 家人表示 , 之前几个月老伯还能吃点面条喝点粥 , 到后来连喝口米汤都会引发剧痛 , 老人忍住剧痛想把米汤咽下去 , 却往往因痛到无法合拢嘴巴 , 米汤流了一身 。 此外 , 疼痛还影响到其正常睡眠 , 时常半夜被痛醒 , 精神和健康状态着实令人担忧 。 微创为高龄患者“止痛”
经亲友介绍推荐 , 程老伯和家人了解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在三叉神经痛诊疗方面拥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 , 可以开展多项主流治疗项目 。 于是 , 患者近期慕名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
根据《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 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 , 可以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 外科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微血管减压手术等 。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医生杜立功详细了解了患者既往病史 , 对程老伯目前的症状病情进行了充分的检查评估 。 由于患者已94岁高龄 ,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 功能神经外科医生团队在刘伟钦主任的主持下 , 开展了严谨的评估和讨论 。
大家一致认为 , 患者的三叉神经痛症状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 且药物治疗已失去效果 。 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 , 本人和家属手术治疗的意愿非常强烈 , 可采取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这一不用开刀的微创方式进行治疗 , 术中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 避免意外发生 。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
- 姚礼勤|姚礼勤:回归文明与健康的无忧生活就是时刻做最好的自己
- 健康|二胎妈妈43周仍未发动,医生检查后紧急剖腹产,划开后味道刺鼻
- 牛小蘑健康说|25岁小伙被查出糖尿病,医生:这两个恶习不改,并发症很快会来临
- 女性健康|孕24周后,孕妈须远离几种“声音”,既伤娃听力,又影响好性格
- 关节|中老年人最怕关节不好?送你9个小妙招,保养关节不生病
- 辟谷|没什么时间运动,如何在一个月内瘦十斤,并且保持健康?
- 女性健康,更年期|女人多少岁进入更年期算正常?到了更年期,身体会有哪些提示?
- 男性健康,延年益寿|肾不好者难长寿,多吃2白,减少3习,记住6个字,肾脏更健康
- 小儿健康|新生儿便后清洁臀部和修剪指甲
- 小儿健康|孩子发烧,如何看五官辨别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