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云|闯入主流世界的小众文化:为什么说“破圈”是把双刃剑?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闯入主流世界的小众文化:为什么说“破圈”是把双刃剑?
本文插图
“破圈是一把双刃剑 , 有可能打开一个新市场和带来新的客户和流量 , 进而带动整个平台的进一步发展 , 也有可能导致亚文化圈层在向主流文化靠拢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 反而不利于归属于特定亚文化平台的青年群体或者是阶层人群的发声 。 ”
腾云·话题工厂 | 严肃讨论流行事物背后的逻辑与规律 。
文 | 田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从B站的《后浪》和快手的《看见》开始 , 人们对破圈的讨论从未停止 。
前者让人们意识到常被称为“垮掉一代”的青年人积极向上的一面 , 后者则凸显了那些被忽略的平凡人走向舞台中央时的奋发图强 。 颇具颠覆性的视角刷新了许多人对两个平台的固有认知 。
两个视频的背后 , 是两个平台 为了摆脱人们的刻板印象、 融入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进行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尝试 。 一方面 , 是为了重新塑造企业自身形象;另外一方面 , 是为了获取更多人的了解与支持 。两则视频进一步扩大了公众对平台代表性群体的认知 , 又塑造了新的形象、灌输了新的内涵 。
这可以说是一种破圈的高级形式 。 因为这种形式本身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和冒犯感已降低到极致 , 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的理解、共情和认同 。
由此引申出的问题是 , 为什么现在已经成型的互联网平台——特别是被标的为由某些特定人群和某种特定文化的代表性平台都开始急于破圈?以及破圈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每个人对破圈的看法各有不同 。 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 , 破圈背后至少有三个有趣的现象:
- 在竞争性压力下 , 平台纷纷逃离舒适带;
- 圈层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组织模式;
- 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反向输出 。
?“破圈”是自然发生的吗?
之所以有破圈的说法 , 是因为在各类互联网平台早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圈层化现象 。
所谓的圈层化 , 指的是有不同爱好或被标记为不同年龄、文化或阶层属性的群体在网络平台中聚集的现象 , 这催生了诸多的圈层化和趣群化的平台——无论是B站还是快手最初都有一个忠实用户群 , 一群核心的“老铁” 。 他们既是网络平台的支撑人群 , 也导致了不同互联网平台用户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区隔 。
需要注意的是 , 每个圈层化互联网平台内部都是自娱和自洽的 。
在不同平台上 , 带有特定年龄属性、文化属性和阶层属性的的核心用户和“老铁”们 , 在平台的虚拟世界中都处于内心世界和生活方式的舒适带上 。 在没有移动互联网普及和资本对用户流量的苛求之下 , 每一个年龄、文化和阶层的圈层在各自舒适带上的生活是自娱自乐式的 。
借用一句明星粉丝间的流行话:小众文化有小众文化的自觉 。
换句话说 , 处于圈层化舒适带上的亚文化自觉向外突破的动力并不是特别大 , 他们更希望把自己的圈层建设成具有内核支撑性质的年龄、文化和阶层标记 。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 亚文化圈层自身没有强烈的内在破圈诉求 。
圈层化标记的负面作用同样明显:人们会对小众文化圈层望而生畏 , 很少有人愿意深入到亚文化圈层内部真正去了解它的状况 。 这自然会影响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扩张速度 。
随着互联网对全部人口的渗透 , 尤其是资本市场在注入互联网平台之后 , 对于每一个都需要通过扩大人群的覆盖吸引人口流量 , 进而维系(或增加)估值的互联网平台来说 , 突破圈层成为了必须的选择 。
推荐阅读
- 丰田|新能源汽车真的能够成为未来社会主流吗?从四个方向解读
- 重庆游品|每天营业14个小时,比商场灵活的篷车集市,能否成为重庆主流?
- 鞍山道海之声听力管家|这种主流的乞丐鞋,是否符合你们的审美观呢?
- 汽车|腾讯车联上车加速!110款主流车型将量产落地
- 凉道|重庆现智慧凉道 行人如腾云驾雾
- 主流日照|有的地方,有山有海有森林就算了,关键是温度,整天“拉仇恨”
- 汽车知识|从内饰角度出发对比日系与韩系主流CUV车型之间差距如何
- 腾讯汽车|3款主流SUV对比:成年不做选择 颜值空间配置我全都要
- 中型车|年轻族的战场!几款主流22万级中型车油耗与舒适性大比拼!
- 林肯|“吊打”主流豪华中大型SUV?看看全新林肯飞行家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