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公退守台湾前说我们是被自己打败的

本文来自本人公众号人都是被自己打败的 , 这句话带有普遍性 , 适用于团体、组织和个人 。单说蒋公手下有八百万军队 , 还没算地方武装 , 国共交战 , 中间也有小胜 , 总起来是败多胜少 , 积小败为大败 , 量变到质变 , 最终人亡政息 , 退到台湾 。最近集中看了一些当年的文史资料 , 这些文史资料基本可信 , 这类文史资料全都是当事人亲历 , 当年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撰写 , 一家之言不等于完全真实但比较接近真实 。当然两军交战互有胜负这很正常 , 若一方老是失败就不正常了 。 其原因很多 , 有战略战术 , 有指挥不当 , 有情报失误 , 有内部腐败军无斗志等等原因 , 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逐步调整的 , 唯有一个方面解决不了 , 就是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山头林立 , 明争暗斗 , 相互拆台 , 见死不救 , 内耗过大 。主要情节电影(红日)上大都看过 , 这个事件就是友军相互拆台 , 见死不救的典型 。当时解放军的华东主力在山东蒙阴、临沂一带 , 国民党部署七十四师向腹地蒙阴进发 , 这个师是国民党的王牌师 , 全美式装备 , 师长是张灵甫 。按照当时的部署是张灵甫担任主攻 , 八十三师担任右翼掩护 。八十三师师长是李天霞 。 李天霞是黄埔三期 , 和他的上司王耀武是同期同学 , 为人狡猾奸诈 , 为王耀武所忌 , 他曾是张灵甫的上级 , 资格比张老 。但张为人比较厚道正直 , 对王耀武绝对服从 , 口碑好获得上层的认可 , 蒋公多次表彰 , 此点亦为同行所忌 。李天霞和张灵甫矛盾升级始于争夺整编军军长失败 , 这次按照部署担任张灵甫右侧护卫 , 试想怎么可能尽力 , 只是表面应付 , 连老蒋和汤恩伯的命令都不听 。李为了应付只派一个团 , 团长叫罗文浪 , 带着电台跟随张灵甫的后右方 , 随时应答上级汤恩伯、老蒋的电话 , 表示他们正在执行总体部署 , 忽悠的功夫可谓不浅 。11日开始进入布局阶段 , 14日解放军集中火力向张灵甫部队所在的孟良崮山头猛轰 , 山上是石头 , 不能挖掩体 , 人马成片的倒下被炸飞 , 各级指挥系统已经瘫痪 。 罗文浪回忆 , 当时山上的部队饮食和水源完全断绝 , 晚上炮声震耳欲聋 , 人马乱窜 , 炮火、信号弹、曳光弹在天空交织闪亮 。张灵甫看到后续部队根本没有影子 , 知道被忽悠了 , 于是亲自给老蒋、汤恩伯打电话 , 大骂李天霞 , 为时已晚 。老蒋也是全力补救 , 以图挽回败局 , 起码减少损失 。 派来飞机空投物质 , 此刻这招完全是无用功 , 等于是投给了解放军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七十四师全军覆没 , 张灵甫自杀身亡 , 团级以上军官大部分战死或者被俘 。事后陈毅曾写诗记述当时战场的情景 , 也是胜利者的宣言书:“孟良崮上鬼神号 , 七十四师无地逃 。 信号飞飞星乱眼 , 照明处处火如潮 。 刀丛扑去争山顶 , 血雨飘来湿战袍 。 喜见贼师精锐尽 , 我军个个是英豪 。 ”事后李天霞被撤职交“徐州剿总”审判 , 按照常例 , 象李天霞这样不执行军令 , 贻误战机 , 见死不救谎报军情的行为 , 本就应该就地正法 , 还审个毛线 。审判中李天霞因为贪污很多钱 , 送了几十根金条 , 半年后 , 又被任命为七十三军军长 。 看来张灵甫死的真得不值 。对李天霞处理结果老蒋肯定知道 , 甚至于就是老蒋的意思 。老蒋的一贯做法 , 对于黄埔系军官处理 , 即使犯了很大的错误 , 只要承认错误 , 喊上几声校长 , 也就是包容迁就 , 大事化小了 。“慈不掌兵”像这般妇人之仁 , 如何掌管号令三军 。对此军队内部其他派系都很清楚 , 只要不是蒋的嫡系 , 怎么卖命最终只能是一颗棋子 , 利用完了就完了 , 关键时刻安排你冲锋陷阵 , 消耗你的实力 , 等被消耗完了 , 你的使命也就终结了 , 连利用的价值都没有了 。 地方军阀和非黄埔系永远处于被利用和用过就扔的结局 。有这种认识 , 地方军阀和非黄埔系 , 总是设法保存实力 , 手中的实力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 , 如果手中的这点的实力失去了 , 自己就成了讨饭的了 。 有时被安排配合大兵团作战和协助某个战役 , 也是出工不出力 , 能应付就应付了事 。看看以前发生过的 , 几次反围剿 , 飞夺泸定桥 , 地方军阀如果认真配合 , 可能中国后来的历史就要改写 。说到这里 , 不得不佩服曹操的用人观 , 不讲出身 , 不管来自何处 , 那怕是“贩夫走卒 , 引车卖浆者流”唯才是用 , 天下英才尽入囊中 。用后来的话说“用人讲五湖四海 , 不搞团团伙伙” 。如果只会用、只敢用身边熟悉的人 , 这等格局还想干大事 , 身边没有人才干什么大事 。国共交战 , 国军内部派系林立不团结 , 对手总能利用这点 , 各个击破 。 就象淮海战役时的黄维兵团 , 一个几万人的部队几天就被消灭了 , 黄维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哪 。再举一例 , 胡宗南在国军内的威望如日中天 , 既是老蒋的得意门生 , 又能获得CC系陈立夫、军统戴笠的全力支持 , 胡宗南曾是陈立夫的下级 , 戴笠又曾是其本人的下级 , 官场资源之深厚 , 几乎无人能及 。 一次为抗日成立第一战区 , 发布陈诚为司令长官 , 胡为副司令长官 , 胡心里不满 , 就请假去养病 , 他的部队陈诚就指挥不动 , 眼看日军要推进到陕西潼关了 , 胡才出马 , 凑巧的是日本国内发生变化主动停止了进攻 , 国内认为是胡宗南厉害 , 获得蒋的大力表彰 。国军在战场上尤其是多部队配合作战 , 相互根本无法协调 , 相互掣肘 , 坐失战机 , 三大战役表现得最典型 , 往往要老蒋亲自指挥才能奏效 , 一会一个手令 , 换个人根本指挥不动 , 他们也就只听校长的 , 以一人之力代替整个作战指挥体系 , 不贻误战机、顾此失彼怎么可能 。这种局面恰就是老蒋一手打造培养的 , 认为军队将领直接听他的 , 他才放心 , 有安全感 。国军整体看起来数量不少 , 但形不成合力 , 难以发挥整体数量优势 。所以很多国军将领说:我们和共军交战是肥子拖瘦 , 瘦子拖死;我们不是被打死 , 是被拖死 。军事上的败绩只是表象或者说结果 , 其实还有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法律和信仰理念方面的原因 , 这就非本文所要涉及的范围了 。蒋公退守台湾前说我们是被自己打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