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文艺批评·讲座回顾 | 刘复生:文明冲突——当代文艺的重要主题( 二 )


文艺批评|文艺批评·讲座回顾 | 刘复生:文明冲突——当代文艺的重要主题
本文插图

《精神现象学》
作者: [德]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黑格尔著作集·第3卷
译者: 先刚
出版年: 2013-10-1
页数: 566

几乎成为历史题材文艺创作主线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 , 每一个文明反对另一个文明 , 这就是文明的冲突 。 文明论强调共同体内部的共同生活方式和共同文化 , 必将反对多元文化 。 国家的使命是在丛林世界中守护共同体安全 , 在现代世界体系的黑暗森林中抢占有利位置 , 争夺生存空间 。 这既是资源和利益之争 , 也是文明冲突 , 它是“土与血”之争 , 关乎种姓的存续 。
这种内外任务要求强化国家力量 , 呼唤民族命运的担纲者 , 呼唤强有力的主权者和政治权威或现代君主 。 文明论或文明冲突的议题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萌芽 , 1990年代中后期渐成潮流 , 至新世纪以后已经成为中国文艺不可回避的重要主题 , 尤其是在历史题材文艺创作中几乎成为主线 。
二月河:悄然开启了“文明论”主题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为第一阶段 , 以二月河为代表 。 二月河成名于八十年代末 , 他改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史小说的写作方向 。 八十年代初中期 , 历史小说的基本主题是追求现代化 , 是历史题材的“改革小说” , 主要讲述晚清以来的历史危机 , 结论往往是只有告别落后停滞的封建社会 , 才能启动时间 , 走进普遍的世界历史 。 但是 , 八十年代末期的二月河开始正面表现强力君主 , 其历史叙述悄然开启了“文明论”的主题 , 比如康雍乾三世有意识地处理华夷之辨 , 满清如何成为中华文明的正统 , 中华文明如何处理与外部的关系——包括对周边民族的征服与归化 。 不过 , 总体而言 , 二月河小说还没有明确地呈现出文明论色彩 。
二月河
文艺批评|文艺批评·讲座回顾 | 刘复生:文明冲突——当代文艺的重要主题
本文插图

文艺批评|文艺批评·讲座回顾 | 刘复生:文明冲突——当代文艺的重要主题
本文插图

《康熙大帝》
“贤臣三部曲”:强化文明论色彩
从九十年代初到中期为第二阶段 。 1990年代 , 唐浩明异军突起 , 以“贤臣三部曲”红透半边天 。 他明显强化文明论色彩 , 文明的主题在其笔下鲜明起来 。 他重新写晚清 , 但不再是为了论证改革的必要性 。 在改革型的历史小说中 , 西方外来力量是一种以恶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历史进步力量 , 它逼迫我们进步 , 跟上“普遍历史”的脚步 。 而在唐浩明这里 , 西方力量只代表器物上的强力 , 在文明等级上一点都不先进 , 相反它只意味着道德上的落后与野蛮 。
唐浩明把晚清的内忧外患上升到文明的高度 , 将它视为文明冲突导致的文明危机 。 这场危机的根源并非中华文明的停滞 , 而是单纯在器物或技术层面的落后 。 于是 , 面对这场“千年未有之变”和文明挑战 , 名臣们作为士人和中华文明的人格载体挺身护法 , 成为挽救文明危亡的艰苦卓绝的践行者 。
文明论在三部曲中一以贯之 。 《曾国藩》的真正主题是护教 。 太平天国的基本教义来自基督教 , 是西方现代的本土化身 , 试图以洋教代替儒教 , 这是儒教信徒曾国藩所绝不能容忍的 , 他挺身而出 , 以一介书生之身兴办团练 , 舍身护法 。 《杨度》的主题是寻找君主 。 杨度心心念念为民族共同体发现和培养君主或主权者 。 洪宪帝制失败后 , 他转而支持孙中山 。 这并不是因为他赞同共和 , 而是看中了孙中山身上的王者品质 。 直到晚年 , 杨度才终于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 在唐浩明看来 , 杨度的追求一直未变 , 那就是寻找君主——政治体制不重要 , 强力君主才重要 。 《张之洞》重申中体西用 , 为三部曲落座在文明的结论上 。 他兴办洋务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教或固本护体 。 所以 , 小说中特意设置情节讲述张之洞办书院 , 申圣人之教 , 亲自创作《书目答问》和《劝学篇》 , 以回应时代新思潮的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