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广艳|孔子与儒家并不受到重视,为何汉朝开始却得到了推崇?,春秋时期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 , 儒家的创立者 , 一代圣人孔子诞生了 。 出生乱世的孔子 , 十分痛恨礼乐崩坏、战乱不止的社会现象 , 因此他周游列国 , 提出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仁” , 希望天下能够恢复周礼 , 永止刀戈 。 但仅凭他一腔热血 , 却没能国君的赏识 , 儒学没能盛兴 , 也难以实现“一统”的愿望 。 可喜可贺的是 , 大约五百年后 , 一位名叫董仲舒的大儒将不受重视的儒学推向至尊面前 , 完成“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理想 。 这么一个在百家争鸣时无人认可的思想学说 , 为何会得到后世的推崇呢?
田广艳|孔子与儒家并不受到重视,为何汉朝开始却得到了推崇?,春秋时期
文章图片
一、起于春秋 , 大秦受创
为何名儒?儒字又是何种含义?这个是后世许多人好奇研究的 。 后人的评价莫衷一是 ,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人部》对“儒”的解释为:“儒 , 柔也 , 术士之称 。 从人 , 需声” 。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儒家者流 , 盖出于司徒之官 ,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 游文于六经之中 , 留意于仁义之际” 。 庄子后学评论儒家 , “性服忠信 , 身行仁义 , 饰礼乐 , 选人伦 , 以上忠于世主 , 下以化于齐民 。 将以利天下 。 ”春秋末期 , 孔子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 但归根结底 , 还是因为春秋时期 , 周王室衰弱 , 诸侯僭越 , 卿大夫专权已是习以为常 , 孔子提出“仁” , 初衷只是在于恢复周礼 , 以图天下安定 。
田广艳|孔子与儒家并不受到重视,为何汉朝开始却得到了推崇?,春秋时期
文章图片
秦国发迹于西陲 , 在边境磕磕碰碰百年 , 终于等到了商鞅变法 , 秦国因此强大 。 而早在商鞅之前 , 列国便有变法而强的例子 , 比如李悝、吴起变法等 , 相比推崇“仁”、“仁政”的儒家 , 倡导“兼爱”、“非攻”的墨家 , 法家更加适应春秋战国时期“兼并”的潮流 , 成为舞台的主角 。 秦始皇大一统后 , 曾询问大臣们用何为政体 , 博士齐人淳于越认为“有田常、六卿之臣 , 无辅拂 , 何以相救哉” , 因此提出恢复周朝的分封制 , 而丞相李斯却持不同意见 , 认为亡周之过就在于分封 , 极力推崇郡县制 , 意图“秦无尺土之封 , 不立子弟为王 , 功臣为诸侯者 , 使后无战攻之患” 。 这不只是政见之争 , 甚至可以说是儒、法两家之争 , 谁嬴便是占据主流 。 然而可惜的是 , 有了周朝的先例 , 这位“千古一帝”很排斥分封制 , 于是下令焚毁《诗》、《书》等 , “以愚黔首” , 这边是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 儒学与百家学说遭受重创 , 法家得以独占鳌头 。
田广艳|孔子与儒家并不受到重视,为何汉朝开始却得到了推崇?,春秋时期
文章图片
二、苛法亡秦 , 汉武重儒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 , 国力大增 , 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 秦法得以深入秦人心中 。 然而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 空降的秦吏带着“严苛”的法律来到新立的郡县 , 秦人能习惯 , 但六国遗民却不习惯 , 使得“天下苦秦久矣” , 因此才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 六国群起而攻之 , 秦朝如夏花般美好 , 却又如昙花般短暂 。
接手的汉朝 , 痛改前非 , 不再大兴刀兵 , 而是轻徭薄赋 , 休养生息 。 到了汉武帝时期 , 之前的战争创伤被抹平 , 国家再次进入强盛时期 , 武帝总结前朝经验 , 认为“黄老无为而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了 , 在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 , 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 , 博士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 , 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 , 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 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 其中“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大一统”等学说都适合汉武帝推行“独裁”统治 , 得到采纳 , 儒学也因此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 其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