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阳青曼|取能人的科举观,重才学的人才观,明朝的“高考”如何选拔优秀人才
科举制度就如同我们现如今的高考一样 , 它是选拔人才性的考试 , 自然科举制度在古代时期的具体实情和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 , 都与当时的统治阶层有着很大的关系 。
今天我们去看一看 , 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是如何做到将科举选拔和人才 , 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 。 一、明代治理阶层对于科举获取能人有着一系列完备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去看一看明朝时期那些有着绝对话语权的治理阶层 , 他们在对待科举考试方面是有着怎样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吧 。
1.明朝君王对于科举制度的观念在于助力国家建设方面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
帝王对于科举考试以及与科举相关的一系列政策都对人才和科举的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那么君王他们在关于科举选拔制度当中有着哪些重要观点呢?
帝王们认为科举取士是为了更好治理国家的根本 ,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开始设置科举考试的时候 , 就向天下昭告 , 要想政治秩序得以发展得以稳固 , 最重要的就是选拔人才 , 利用科举选择贤能之士 。
文章图片
同时明成祖朱棣也说到了科举考试是国家选取人才的首要途径 , 他在嘱咐那些科举负责人员的时候就提到了 , 不能够让科举考试过于浮夸 , 要落实到实处 , 要能够真正选拔出能够胜任国家大事的贤能之才 。
于此同时明代的皇帝们他们对于开设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明确表达了是为了准备人才 , 让这些人才成为国家后备力量的强大支撑 , 作为国家的智囊团而存在 。
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就在《开科举诏》当中规定了科举考试的目的 , 就是要用真材实学 , 以及期望那些选拔的才子能够博古通今 , 通过真实的才能对国家作出真正的贡献 。
文章图片
而且朱元璋也对那些贪图名利的应试者非常的厌恶 , 在《礼部志稿》当中就有记载 , 朱元璋说道 , “我是以真心求的贤能之人 , 而不是用那些虚假的文章来应付考试 , 这并不是我作为求贤才的本意和初心 。 ”
同时明宣宗以及明世宗他们也有着类似的观点 , 就是科举取士的真正目的是为国家选取人才 , 以备国家之需 , 所以他们的一致认同点都在于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孝悌之人 , 同时又能够忠诚而守信用 , 与此同时还有着渊博的学识 , 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帝王们 , 他们在于科举制度方面强调的是能够为国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
文章图片
2.明代的各级大臣同样重视科举制度对于人才选拔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功能
有了帝王们对科举的基本态度之后 , 那些负责科举考试的大臣们他们也对科举制度有了一定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
在明朝初年 , 有一位学士方孝孺 , 他就提到人才是国家得以强盛的根本 , 同时他在《京闱小录后序》当中也说到了国家的富强和昌盛都离不开贤才的贡献 , 自古以来圣王得到世人的认可 , 都与贤才的贡献分不开关系 。 认为贤才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 。
杨荣他也是在建文年间对科举制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地位有了很大的阐述和论证 。 他提到了 , 国家能够强盛都在于教育方面对贤能之人的培养 , 加上科举考试向这些考生询问具体的治国方略 , 同时也经过考试的选拔 , 让贤良之才进入到国家政治体系当中 , 因此他建议国君要将科举考试高度重视起来 。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这些大臣们在对待科举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帝王是有类似之处的 , 就是让贤能之人进入到政治体系当中 , 以备国家建设之需 。
就如同内阁首辅张居正 , 他提到的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让天下有才之士 , 都能够纳入到国家体系当中 , 如果单凭推举而产生的人才是远远不够国家建设所需的 , 同时 , 也会让许多贤能之人被埋没 , 不能够被社会所利用 。
推荐阅读
- 蒋介石|毛主席身边的绝世高手,一直保卫着伟人的安全,令蒋介石都很忌惮
- 魂斗罗|刘濞未采纳这两人的建议而落败,七国之乱被平定文帝此举帮了景帝
- 有容乃大呀|这三个人的结局都是什么样的,和珅、刘墉、纪晓岚
- 洞鉴五千年|全民为之折腰,唐代人的萌宠:饲养之风盛行
- 历史总是惊人的|清朝时出了一位宫廷画师叫冷枚,胶州境内有不少冷姓人
- 袁术|袁术给人的感觉地盘并不大,为什么会兵多将广呢?
- 历史之奇闻|而是带一船老妪和接生婆?古人的大智慧,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
- 传统文化常识|一开头便击中泪点,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白居易最动人的一首诗
- 阅读后遗症|王夫人、邢夫人的陪房,为何都要拼命煽风点火?,明明是件小事
- 张生全历史真相|攻进仅8万人的南奥塞梯,为何迅速就败了,当年格鲁吉亚率军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