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家是国的基础 , 国是家的延伸 , 爱国如家 , 在家从父 , 父子比附君臣 , 忠君如忠父 。 家国情怀在形成过程中 , 与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等级秩度、家国同构 , 血缘宗法制度 , 大一统 , 行孝尽忠是密不可分的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统一臣民思想 , 围绕着服从君权行事 。 董仲舒以儒家伦理为中心 , 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 , 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 , 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 )三纲五常(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 天下之小家维护皇室大家 。 )等级秩度(以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为基础 , 君尊臣卑、官贵民贱、贵贱尊卑 , 严格的政治等级制度的奴隶社会 。 )大一统(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 , 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 。 大一统的原始意义正是消灭对手 , 由帝王一人统治天下 。 君主掌握了最高权力 , 也就掌握了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的解释权 , 掌握了真理 , 不服的全部消灭 。 )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的政治特权 , 加强对奴隶的统治 。血缘宗法制度(以血缘定亲疏, 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整个国家的关系全部是血缘化和泛血缘化 , 以一切可以结为纽带的关系 , 可以利用的关系走后门、搞特权 , 关心家庭、亲属、朋友同自己亲近的人的利益圈关系 。 )家国同构(“国”成了放大了的“家” 。 而“家”成了缩小了的“国” , 家国一体 , 君王如父 , 不能造父亲的反 。 )行孝尽忠(对于君王的“忠”是臣民的根本信念 , 视忠君为爱国 , 中国人的爱国就是忠君报国 , 宣传的爱国主义总是和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密不可分 。 )《道德经》(帝王权术 , 君人南面之术---古代的房屋或宫殿 , 都是南面而建 , 君臣相见之时 , 君主南面而坐 , 臣子背面而立 , 所以有“南面称君 , 北面称臣”之说 。 )道家权术政治(君主集权专制权力结构中的君主和臣民的关系就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强权与服从的关系 。 秘密政治昌盛 , 作为政治权术的政变之术、驭臣之术、愚民之术、谄媚之术、韬晦之术、馋毁之术、诬陷之术、阿附之术、结党之术发达 。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 。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 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 , 巩君王之权势为后盾 , 用驭吏之权术来驾驭群臣 , 用治民之法典来统治人民 。 独视者明 , 独听者聪 , 独断者可以为天下主 。 他主张控制舆论 , 取消学派 , 统一思想 , 杀戮学者 , 实行文化专制 , 称‘太上禁其心 , 其次禁其言 , 其次禁其事’ , 对于知识分子要‘破其群’ , ‘散其党’ , ‘禁其欲’ , ‘灭其迹’ 。强调以王法治国 , 王法是统一人民思想行动的最好工具 , 王法为君主所设 , 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 。 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 , 因此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 。 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 , 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 , 以利用人 。《道德经》核心无为而治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权术手段 , 是不过多地干预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 , 是以王法治国 。 皇帝如何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退为进玩弄权术 , 搞阴谋诡计 , 愚弄臣下的谋略智慧、帝王权术 。 例如:君主要深居简出、神出鬼没 , 隐蔽自己的行踪 , 使自己在臣下的心目中充满着高深莫测的神秘感 , 这种神秘感会对臣下产生巨大的威慑力量 。 君主对任何事情都不要事先表态 , 深藏不露 , 让臣下无从猜测自己的真实想法 , 不要流露出自己的意向 , 暗中观察臣下的一举一动 , 伺机捕捉臣下的过失 。 君主不要显示自己的欲望 , 不要随便表示自己的好恶 , 臣就能现出本质 。 通过亲昵之人探其内情 , 故意说错话、说反话、做错事 , 试探所怀疑的人 , 以得奸情;派间谍监视 , 伺察专任之臣;扬言欲做某事 , 以察众人动静;故意显示意欲好恶 , 以观察人臣的正直或谄谀;臣下结成朋党 , 则从中挑拨离间 , 制造事端 , 使其内部争斗 , 以散其党羽;详尽掌握一事的原委细节 , 以惊惧臣下之心 , 等等 。 老子主张为天下浑其心 , 圣人皆孩之 , 意:人君、侯王把老百姓当婴孩看待 , 使他们长期保持混混沌沌的纯真状态)中国历代读书人 , “百家争鸣”都是为了“学得文武艺 , 贷与帝王家” 。 诸子百家把维护、巩固封建统治思想系统化、理论化 , 成为中国极权制度的统治思想资源 。《孔孟之道不是人民之道》(2017.9.16)“历代农民起来造反 ,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 改换皇帝 , 他们起兵造反的时候都是批孔 , 为什么呢?因为孔夫子讲的君君臣臣 , 臣是不能反君的 , 你要造反 , 把皇帝换掉 , 你得违背孔夫子儒学理论 , 他必须得批孔 , 要不然师出无名 , 造反无理 。 特别是农民起义 , 举了个例:如刘邦 , 最看不起儒生的人是刘邦 , 见了儒生把帽子拿下来洒尿 , 史书有记载 。 可是到汉武帝时 , 独尊儒术 , 这就说明得到了统治地位以后 , 又要把孔子请回来 , 为什么呢?要用他那套理论欺骗人民管理国家 。“我们是从批孔起家的 , 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 , 批了再尊 。 如果有一天 , 要把孔子请回来 , 用孔子的和谐思想毒害民众 , 就会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 , 这是不行的 。 把孔子请回来 , 说明你也快完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