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人可身穷,却不能心穷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人可身穷 , 却不能心穷
慈怀君说
世人皆知韩愈 , 却偶听孟郊 。
可韩愈却说他:“东野动惊俗 , 天葩吐奇芬 。 ”
又说自己愿身为云 , 东野变为龙 , 追逐他而去 。
当时 , 人们常把孟郊和韩愈相提并论 , 更有“孟诗韩笔”的美誉 。
然而 , 就是这么一位被韩愈推崇至极的大家 , 一位影响了中唐诗歌风格的人物 , 却一生备受贫病煎熬 。
只能靠着那些不凡的诗章 , 来缓解自己内心的苦痛 。
中年不得志 , 登科未有时
孟郊的家庭并不优渥 , 其父亲孟庭玢是昆山县尉 , 位不高权不重 , 家庭收入不过是只能糊口而已 。
孟郊5岁时 , 安史之乱爆发 , 盛唐终逝 , 山河破碎 , 孟郊的童年便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度过 。
孟郊10岁时 , 其父突然离世 。 身为长子的孟郊 , 只能担起兄长的责任 , 帮着母亲裴氏 , 一同来维系整个家庭 。
母亲裴氏对他寄予厚望 , 从小就要求他诚实厚道 , 心系国家 。
而孟郊也确实志向高远:“壮士心是剑 , 为君射斗牛 。 朝思除国雠 , 暮思除国雠 。 ”
可由于年少的清贫和压抑 , 孟郊从小就性子耿直孤僻 , 自尊且自卑 , 很少愿意主动和他人交往 。 这也让他今后的人生 , 充满了曲折与坎坷 。
40岁那年 , 孟郊打点好家中一切 , 第一次奔赴京城 , 考取功名 。
而在当时 , 人们都想着出名趁早 。 趁青春年少 , 游山交友 , 开阔眼界 , 拓展人脉 , 让自己名声在外 , 好为以后打下基础 。
可孟郊却因为家中老母幼弟需要照顾 , 未能外出 , 导致自己阅历过浅 , 不懂交际应酬 。
韩愈曾这样形容孟郊初入京城的处境:“迁延乍却走 , 惊怪靡自任 。 举头看白日 , 泣涕下沾襟 。 ”
京城的一切 , 让孟郊新奇而又畏惧;诗人们的聚会 , 他努力表现 , 却依旧显得格格不入 。
孟郊第一次感受到世道复杂 , 人心变化 。 有人劝他 , 想要融入其中 , 便要吞声饮气 , 附庸而行 。 可孟郊的自尊、耿直 , 却又不允许他低头卑顺 。
他这样写自己:“方全君子拙 , 耻学小人明” , “万俗皆走圆 , 一身犹学方” 。
结果自然是 , 人际一塌糊涂 , 科举一败涂地 。
孟郊自然不会放弃 , 博取功名 , 不只是自己的理想 , 也是母亲的期盼 。
然而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孟郊一次次尽兴而去 , 败兴而归 。
其实 , 若孟郊和其他人一样 , 经营谋划 , 得权贵推荐 , 或许早已及第登科 。
可正是他这种“宁向直中取 , 不向曲中求”的性格 , 让他在当时的环境备受煎熬 。
然而 , 哪怕“长安米贵 , 居大不易” , 孟郊也从未妥协 。 他要告诉世人 , 自己的路自己走 , 自己的梦自己圆 。
人生路上 , 总会有许多利益诱惑 , 捷径小路 。 若心不诚 , 志不坚 , 很容易误入歧途 。 哪怕一时风光 , 也终会落得声名狼藉 。
《格言联璧·持躬》中说:“内不欺己 , 外不欺人 , 上不欺天 , 君子所以慎独 。 ”
君子从事 , 不以利先 , 不以欲往 , 才能行神一致 , 不忘初心 。
孟郊|人可身穷,却不能心穷
本文插图

有朋自欢喜 , 及第且欲狂
虽然孟郊屡试不第 , 心中苦闷 。 可他却凭着自己的才情与耿直 , 结识了诸多好友 。
其中 , 与韩愈可谓是忘形之交 。 《旧唐书》中说:“孟郊性孤僻寡合 , 韩愈见以为忘形之 。 ”
虽孟郊比韩愈年长十七 , 但两人经历、性格都颇为相似 , 所以一见如故 , 互为知己 。
韩愈曾因孟郊落榜 , 写下长诗《孟生诗》 , 来宽慰鼓励他 。
韩愈名声大噪后 , 也不忘帮孟郊造势 , 到处宣扬他的作品 , 使得孟郊诗名大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