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36年前的骇人旧案,浮出水面的危险,走出“有毒”的家庭还不晚( 二 )


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我有着一个噩梦般的灰色童年 。
小时候 , 挨打对于我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
我对她和她的喜怒无常感到恐惧 。
……
她总是侮辱我 , 说我是魔鬼、罪犯 , 说我一无是处 , 她的侮辱使我变得软弱、没有尊严 。 ”
随后 , 约瑟夫还对自己囚禁女儿做出了理直气壮的解释:
“我把伊丽莎白锁起来是为了保护她 , 怕她染上毒瘾 , 她那时是个令人头疼的小孩 。 ”
苏珊在书中说:
“有毒的家庭体现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 , 起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 ”
中年|36年前的骇人旧案,浮出水面的危险,走出“有毒”的家庭还不晚
本文插图

《都挺好》苏明玉

当父母的观念与现实相悖时 , 他们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也不愿意做出改变 , 反而会扭曲现实来维护自己的观念 ,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 , 涉世未深的孩子们 , 在还不能分辨现实和被扭曲的现实之间区别时 , 他们便会带着“有毒”父母的扭曲三观 , 走进自己的成年世界中 。 正如约瑟夫将母亲对自己的暴力行为 , 延续到了伊丽莎白身上 。
而“有毒”父母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呢?
苏珊认为离不开那些“有毒”观念的影响 , 就此她将观念分成了两类:说出口的 , 和未说出口的 。

  • 1、说出口的观念
这种观念会被人们直接表达出来 , 也就是口口相传下来的观念 , 比如父母给出的建议等等 。
它的好处是 , 能够被说出来的 , 就更容易发现问题 。 像是很多传统观念认为夫妻之间没有了爱 , 哪怕双方都在外面找了情人 , 但是回头还是会为了孩子而保持和谐家庭的虚假关系 。 而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了父母的这种做法 , 可能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就认为哪怕没有了爱 , 两人也还是要维持假象 。

这种明面上的观念 , 是可以被质疑的 , 孩子们也能在成长中 , 慢慢的扭转这种过时的旧观念 。
  • 2、未说出口的观念
家 , 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 , 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 ——武志红
这种观念是有危害的 , 因为想要推翻超出我们认知范畴的观念是非常困难的 。
中年|36年前的骇人旧案,浮出水面的危险,走出“有毒”的家庭还不晚
本文插图

未说出口的观念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许多理解 , 但我们又常常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 。 比如一个酗酒的家庭中 , 孩子找到的另一半通常也会有酗酒的行为 。 再比如在一个有暴力行为的家庭中 , 孩子成家后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 , 通常也被他们所认为是正常的 。
就是这些隐藏的、消极的观念 , 在“有毒”父母的家庭中却是权威的 , 也给身处其中的孩子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 约瑟夫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就是一种证明 。
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有毒”的观念 , 是在潜移默化的灌输给了下一代 , 若是不采取措施干预的话 , 将会再一次毁掉更多的家庭 。

中年|36年前的骇人旧案,浮出水面的危险,走出“有毒”的家庭还不晚
本文插图
03 我们能否从“有毒”的家庭中走出来 , 夺回属于自己的人生?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
成年人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来源于儿时的伤害 , 并且这种痛苦会长期伴随 。
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人们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
中年|36年前的骇人旧案,浮出水面的危险,走出“有毒”的家庭还不晚
本文插图

《欢乐颂》里樊胜美对原生家庭的烦恼
比如 ,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 ,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 , 这都是受原生家庭伤害最深的人 。 好在 , 剧情结局时她们都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 , 挣扎着从牢笼中爬出 , 与自己和家人和解 , 最终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