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公募基金受热捧,半年规模过万亿元释放什么信号?

上半年 , 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新发产品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 在市场热度不断攀升的同时 , “爆款”基金“吸金”能力凸显 。 万亿元背后释放了哪些信号?“爆款”基金该不该追呢?
新发基金半年破万亿元背后发生了什么?
市场数据显示 , 截至6月末 , 今年以来已成立超680只新发公募基金产品 , 合计募集规模超过1.06万亿元 。
在我国公募基金20多年的发展史上 , 仅有2015年和2019年的新基金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 , 分别达到1.33万亿元、1.43万亿元 。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 , 新发基金规模在2020年仅用半年时间就迈过万亿元大关 , 意味着今年全年发行规模有望刷新2019年的纪录 。
值得关注的是 , 权益类基金成为助力新发基金规模扩张的最强推动力 。 从新发基金类型看 , 上半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募集规模分别超过1700亿元和5400亿元 , 权益类基金发行总规模突破7100亿元 , 占全部新发基金规模的67% 。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认为 , 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火爆背后是其赚钱效应的凸显 。 2018年4季度以来 , 公募基金投研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 尤其是权益类产品业绩出现明显增长 。 许多投资者发现“炒股不如买基金” , 赚钱效应带动下 , 更多投资者对公募基金产品投入“真金白银” 。
“近年来 , 资本市场改革正进入深水区 , 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也有不少政策支持 。 ”胡立峰指出 , 科创板、注册制等一系列改革带来更多投资机遇的同时 , 也对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 不少股民以及潜在股民通过基金进入股市 。
上海澜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香奇说:“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快速跃升的背后 ,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步改变其‘散户为主’的特征 , ‘机构投资者时代’加速到来 。 ”
面对“爆款”仍需“冷静”心态
在基金市场火热的上半年 , 发售当日结束募集的“日光基”频频出现 , “爆款”基金成为许多投资者追随的焦点 。
【新华网公募基金受热捧,半年规模过万亿元释放什么信号?】据统计 , 今年上半年出现了11只超百亿元规模的新发基金产品 , 规模合计超1700亿元 。 其中 , 8只为主动权益类基金 , 还有1只为指数型基金 。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 4只百亿元基金实现“一日售罄” , 展现了强大的“吸金”能力 。
另一组基金销售数据也展示了市场热度:超过60只新发基金在发售第一天就因达到或超过募集上限而结束募集 。 随之而来的还有频频出现的低配售比例情况 , 10多只新发产品的配售比例甚至低于20% 。
业内人士分析 , 市场热度的提高、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和销售渠道的优势等原因造就了这些“爆款”基金 。 更重要的是 , “爆款”基金倾向于紧密跟随上半年的科技、消费等市场热点 , 契合了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
但在胡立峰等专家看来 , “爆款”基金的火热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 。
“‘爆款’基金频现实际上暴露了基金销售领域还存在不成熟的问题 。 ”胡立峰坦言 , 新发基金规模应适度适中 , 成立之后接受市场检验 。 投资者最好在了解其明确的风险收益特征后 , 通过分期分批或者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逐步加大投资力度 。
他认为 , 不少追捧“爆款”基金的投资者往往期望值很高 , 但市场没有“常胜将军” , 投资者务必保持冷静的心理预期 。
火爆的基金市场透露出哪些信号?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 在低利率、流动性充裕、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 , 公募基金发行火爆背后是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加快 。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 , 中国居民家庭资产自改革开放开始逐步累积 , 配置主力从满足生活基本需求起步 , 到通过购买各类家庭耐用消费品提高生活水平 , 再到购买不动产、乘用车等“昂贵”的固定资产 , 目前可能正在进入金融资产配置加速的拐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