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中国|古代科考有多难?看古人如何乘风破浪?

又是一年高考季 , 今年受疫情影响 , 高考延迟了一个月 , 千万考生人生中的转折点马上就要来了 。
在如今的社会 , 高考只是一个成才的一个途径 , 但在古代 , 科举考试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 ,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 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土科算起 , 到1905年正式废除 , 整整延续了1300年 。
在古代 , 称作考取功名 , 读书是一种荣耀 , 被社会所尊重 , 参加会试路费由当地学政负责 。 只要认真学习 , 成绩足够好 , 就有机会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
古建中国|古代科考有多难?看古人如何乘风破浪?
文章图片
那么 , 古代的高考有多难?
古代的“高考”难度非常大 , 程序繁多 , 各个朝代略有不同 。
童试 ,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级考试 。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 ,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 , 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 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 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穷秀才就是这一类 , 因没有资格做官 , 所以并没有什么太高的社会地位 。
古建中国|古代科考有多难?看古人如何乘风破浪?
文章图片
乡试 , 科举的第一级大考 , 全省考生统一集中到省里考试 。
但并不是所有考生都有资格参加乡试的 , 首先你得通过童试成为秀才 , 然后再通过岁试、科试 , 接下来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
会试 ,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级考试 , 举人参加 。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 因在春季举行 , 故又称春闱 。 考试由礼部主持 , 皇帝任命正、副总裁 , 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 录取三百名为贡士 , 第一名叫会元 。
通过会试后就成为了贡士 , 才有资格参加最高级的考试――殿试 。
古建中国|古代科考有多难?看古人如何乘风破浪?
文章图片
殿试 , 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级考试 , 贡士参加 。
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 , 因此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有淘汰的情况 。 殿试的考场设在皇宫 , 由皇帝亲自主持 。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 , 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
殿试分三甲录取 。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第一甲录取三名 , 第一名俗称状元 , 第二名俗称榜眼 , 第三名俗称探花 , 合称为三鼎甲 。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 , 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 被称为“连中三元” 。 据统计 , 历史上的科举考试中 , 能连中三元的 , 也就十几个 , 一个朝代几百年只有几个人 , 可以连中三元 。
在古代 , 即使参加了终极考试——殿试 , 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
古建中国|古代科考有多难?看古人如何乘风破浪?
文章图片
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
虽然相比现代 , 古代科考更注重文学类 , 考试内容也非常多 , 比如唐朝 , 科举考试的科目就包括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
其中明经、进士两科作为唐代科考的主要科目 , 只要想走上仕途的古代文人基本都要考 。 而考这两样科目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呢?你可能要背诵《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大约40多万字的文史资料 。
古建中国|古代科考有多难?看古人如何乘风破浪?
文章图片
科举考试的内容实际上是考察读书人的治国之策 , 而非文采 。 科举不是作文比赛 , 根本没有打算考量谁的才气大 , 而是看哪个考生讲述的治国之道合理 。
虽然考中进士的未必人人皆有真才实学 , 但总的来讲 , 通过科举选拔的人大多数是治国的能臣 , 这些文臣保证了中华文明在一千多年里的可持续性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