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从“代步工具”到“第三空间”,汽车出行体验升级,相芯AI车载助手画龙点睛
伴随城镇化的发展 , 城市范围不断扩张 , 通勤距离拉长 , 人们也在交通工具上花费了更多时间 。 汽车作为出行场景下的代表产品 , 开始超越“代步工具”的单一属性 , 逐步升级为智能移动空间 , 也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 。
随着一车多屏成为业内主流 , 越来越多的智能汽车开始搭载具有虚拟形象的AI车载助手 。 如何让车载助手具备更加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 以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相芯科技通过“虚拟形象”服务 , 让车载助手具备车主定制的外形与细腻真实的交互体验 , 更像是行车在外时坐在副驾驶的亲密朋友 。
图片
漫长通勤要求出行体验升级
AI车载助手画龙点睛
你每天会在城市通勤上花多少时间?
随着城市范围扩大 , 人们在通勤上花费的时间也越多 。 华夏幸福(600340,股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 , 北京与上海极端通勤人群的平均通勤距离长达31.4和26.6公里 , 耗时近100分钟 。
漫长的通勤时间让出行舒适度变得更为重要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 大部分人会优先选择购买私家车 。 据新华社报道 , 截至2019年底 , 全国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 , 私家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 。
在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中 , 智能汽车的比例迅速增加 。 除了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 , 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汽车厂商也纷纷推出智能车款 。 目前智能汽车普遍具备两大特征 , 可联网以及多屏幕 。
出行场景耗时越久 , 用户也就会越重视的智能移动空间的体验感 。 同时 , 随着车内日益丰富且复杂的功能 , 用户亟需一个能够统筹全车的智能助手来协助使用 。
图片
▲ 相芯科技AI车载助手在做日程提醒
从这个层面来说 , AI车载助手正成为了影响体验的重要因素 。 一方面 , 车载助手是汽车的人格化象征 , 能够拉近用户与汽车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 , 车载助手可以响应并满足驾驶者与乘客的一系列需求 , 譬如导航、日程提醒、调节气温和座椅、播放影音节目等等 , 堪称智能移动空间里的私人管家 。
随着智能汽车上屏幕越来越多 , AI车载助手也开始拥有可交互的虚拟形象 , 更贴近“副驾驶座的亲密朋友”这一概念 。 AI助手的形象还能横跨各个屏幕 , 上一刻还在中控台为驾驶者提供导航 , 下一刻就出现在后座屏幕上与乘客聊天互动 。
得益于AI车载助手的陪伴 , 无论是乏味的城市通勤 , 还是枯燥的高速自驾 , 原本单一的驾驶体验开始生动起来 。 屏幕给了车载助手可视化的形象 , 然而很多用户还想要进一步的个性体验 。
可视化车载助手
副驾驶上的好陪伴
汽车一直被视为“成年人的大玩具” , 在很多车主眼里 , 自己的汽车是有灵魂的 , 踩下油门的一瞬间 , 甚至能感受到汽车的脉搏 。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 , 汽车的人格化特征进一步强化 , 现身屏幕的AI车载助手正是个中体现 。
很多车主都会对爱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装 , 以追求独一无二的效果 。 相芯科技所推出“虚拟形象”服务 , 甚至可以让车主拥有个性化的AI车载助手 。
“虚拟形象”技术主要可拆分为PTA(Photo-to-Avatar)和STA(Speech-to-Animation)两大技术 。 顾名思义 , PTA可以根据用户上传的自拍照片 , 生成相似且美观的3D虚拟形象 , STA则是通过语音 , 驱动虚拟形象说话 , 并提供情绪和动作反馈 。
图片
▲ 相芯科技PTA技术 , 可自动生成AI车载助手形象
PTA可围绕图片核心特征生成形象 。 仅需输入一张照片 , 即可通过风格化网络和肖像网络的相互作用 , 生成具有鲜明预置风格和照片个性特征的三维虚拟形象 , 实现“千人千面”的形象输出 。 无论是自身照片 , 还是爱人、亲友、子女、长辈甚至是喜欢明星的照片 , 车主都可以使用并定制出具备相应外形特征的车载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