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记录历史时刻 讲述感人故事——“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三批记者采访侧记

6月21日至7月1日 , “千名采访人员一线行”第三批采访团两组采访人员 , 深入那坡、龙州、上思、三江、龙胜、昭平6县 , 一路感受、一路记录、一路学习 , 大家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 , 以总攻之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事迹而感动 , 希望能用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的报道 , 为更多的读者观众网友带去同样的感动与自豪 。
党的政策好 , 努力向前跑
采访路上 , 到处可见辛勤劳作力争脱贫的人们 。 6月30日 , 在昭平县江口村的中航帮扶昭平县有机茶产业扶贫示范点 , 68岁老人肖超银拿着一个编织袋 , 顶着大太阳正在采夏茶 。
老人说 , 他们有个儿子 , 是残疾人 , 需要人照顾 。 他和老伴年纪大了 , 无法干重体力活 。 尽管是低保户 , 可他们也不想等靠要 , 因此就到这个茶园来采茶 。 “我手脚慢 , 但一天采茶也可以赚五六十元 , 春季收入会更高 。 ”
7月1日 , 采访团来到昭平县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西坪村基地采访时 , 碰到了与肖超银一样也是低保户的张美连老人 。 63岁的张美连 , 与残疾儿子相依为命 。 靠到基地采茶 , 老人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 。 她说 , 采茶不是重体力活 , 自己可以采 。
看到老人不辍劳作 , 努力拔穷根 , 大家深受鼓舞 。 广西新闻网采访人员黎莹莹表示 , 一路走来 , 她在很多农民身上看到了勤劳 , 他们没有“等靠要”的思想 , 靠着勤劳摘掉了穷帽子 。 因为他们明白 ,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 , 要脱贫就要不懈奋斗 。
扶贫必扶智 , 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大家注意!抬头、挺胸、收腹、眼看前方 , 跟着音乐节拍!伸腿……”6月24日 ,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江川小学 , 采访团采访人员看到一群女学生正由专业老师指导上形体课 。
在大石山区 , 以前别说形体课了 , 就连体育课也多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 。 眼前这与城市接轨的教育资源让采访人员们赞叹 。
广西日报|记录历史时刻 讲述感人故事——“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三批记者采访侧记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南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项目古宜镇江川小学 , 一群女学生正由专业老师指导上形体课 。广西画报采访人员 冯革里/摄
作为三江南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一个配套项目 , 江川小学接收的学生基本都是易地搬迁贫困家庭的子女 , 目前共有30个班、1585名学生 , 教师69人 。 学校全面建成后可容纳54个教学班 , 学生2430名 。
“感觉这里的学生好幸福 , 城里的普通学校都没有开授形体课 。 ”广西新闻网采访人员陈创明说 , 江川小学可以说是三江最漂亮的一所学校 , 里面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 。 这些贫困学生 ,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 , 从山村小学来到这里读书 , 与城里孩子获得了同样的优质教育 。
6月30日 , 在昭平县昭平镇江口小学 , 采访人员看到 , 来自央企中航集团浙江分公司的支教老师邱梦倩 , 正在给5年级学生上英语课 。
采访中 , 采访人员们看到 , 在教育扶贫政策引导下 , 各地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均得到很大加强 , 不但让众多农民掌握一技之长 , 也让他们的孩子获得了更好的基础教育 。
产业扶贫 , 增强村民持续发展能力
在10多天的采访行程中 , 采访人员们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多认识和理解 , “脱贫攻坚 , 只有产业支撑 , 才能增强村民持续发展能力 。 ”一名采访人员说 。
6月30日 , 当采访团采访人员气喘吁吁爬到龙州先彬侨乡安民村的一座山顶时 , 惊喜地看到了一大片牛油果树 , 树上已经挂果 。 通过驻村第一书记的充分考察 , 牛油果这种外国品种被引进到了这个村子的集体土地上 , 而且足足有60亩 。 村干林惠疆表示 , 按照目前最低的收购价10元/公斤 , 村集体经济每年起码收入80万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