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皇帝如何缔造盛世:他用“万事不自由”换来宋代繁荣( 二 )


第一财经:所以就算刘太后比较强势 , 死后仁宗也没有对她和刘氏家族做过多的政治清算 。 对比之下 , 万历皇帝亲政后 , 为了摆脱张居正的阴影 , 张居正一死就对他做了残酷的政治清算 。
吴钩:我觉得明代的一部分皇帝都有点心灵扭曲 , 包括万历皇帝 , 他从小就敬畏张居正 , 成年亲政后才会有激烈反抗 , 那可是他老师呀 。 我总觉得万历皇帝做法太激烈 , 属于有点变态或者不正常 , 超出常人的情感范围 。
宋仁宗不是那么无私无义 , 但他的缺点是常人的缺点 , 心里没有那么多仇恨 。 小时候虽然基本上都是活在刘太后的阴影之下 , 没有什么自主权 , 刘太后也一直隐瞒了他生母是李宸妃的真相 , 导致李宸妃到死都没和仁宗皇帝相认 , 成为仁宗皇帝非常难受的事 。 所以刘太后一过世 , 他就有点急于要摆脱刘太后的阴影 , 把刘太后重用的大臣都外放出朝廷 , 一朝天子一朝臣 , 这也是很正常的反应 , 仁宗的行为并不是那么激烈 , 整个宋朝都没有明朝那么激烈的政治清算 。
仁宗朝的时代精神
第一财经:可他还是废掉了刘太后选定的郭皇后 。 这是属于“反抗”吧?
吴钩:废掉郭皇后这个事其实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 。 第一 , 导火索是郭皇后跟后宫其他女子争风吃醋大打出手 , 结果一巴掌打到仁宗皇帝脖子上 , 下手比较重 , 留了几道指痕 , 仁宗因此很恼火 , 动了要废掉她的心思 , 但他其实下不了决心 , 也没有决断魄力 。 第二个细节更重要 , 就是仁宗皇帝废郭皇后是受到了当时宰相吕夷简的支持和鼓动 , 因为吕夷简与郭皇后之间有恩怨 。 如果没有吕夷简的极力支持 , 仁宗皇帝是做不出废后举动的 。 而且废掉郭皇后之后 , 仁宗皇帝又有点后悔 , 派人去看她 , 还写了一首词 。 这些都说明他不是像明朝皇帝那样做事激烈的人 。
第一财经:假如仁宗继位后像万历那样进行政治清算 , 还会有“嘉祐之治”吗?
吴钩:这很难说 , 因为从仁宗亲政到“嘉祐之治”还有二三十年时间 。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 , 如果他要掀起政治清算 , 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 仁宗还没亲政的时候 , 范仲淹就上书刘太后要求她还政;刘太后一过世 , 范仲淹又上书 , 内容是什么?向仁宗建议 , 对刘太后在世时的那些做法不要过于去追究 , 如果大臣有议论也要冷处理 。 从这个事可以看出 , 当时的士大夫都非常理智清醒 , 他们对刘太后的统治肯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 但一旦刘太后过世 , 假如仁宗出现要清算过往的苗头 , 有政治远见的大臣马上就会出来反对 。 以仁宗那种比较懦弱的性格 , 还有仁宗朝那种权力制衡的制度来看 , 即便仁宗想要清算刘太后 , 也很不容易做到 。
第一财经:从范仲淹两次上书可以看出 , 他为人非常坦荡、无私 。 仁宗朝名臣辈出 , 有网友说当时大臣都非常自信 。 你认为这种自信从何而来?
吴钩:严格来说我觉得这不是自信 , 是道义的担当 。 当时士大夫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 不是把自己当成皇帝统治的工具 , 而是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人翁 。 这是仁宗朝开始士大夫形成的集体观念 , 跟儒学复兴有关 。 因为儒家推崇的理念就是天下为公 , 虽然天下现在是赵宋的 , 但在士大夫的观念里 , 皇帝只不过是国家的象征 , 具体治理天下还是要士大夫 。 宋代甚至有一些士大夫公开跟皇帝说 , 天下并不是陛下的天下 , 而是天下万民的天下、万姓的天下 。 这种说法在中国古代可能有点惊世骇俗 , 但在宋代是当时士大夫的共识 。 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精神 , 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 , 加上科举制度全面展开——宋代也是第一个全面实行科举制的王朝 , 一个平民出身的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府 , 甚至当上执政高官 。 正因为有制度性的阶层流通通道 , “士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才能落到实处 。 范仲淹年轻时还没有考中进士就立下人生目标 , 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好宰相 , 就要成为一个好医生 。 平民如何成为宰相?参加科举考试 。 而在南北朝或者隋唐 , 这是不可能的 , 宰相基本上都来自世家大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