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经|淅川范蠡考⑦ 做有范的人:陶朱公是不是在向丹朱致敬 | 吴元成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淅川范蠡考⑦ 做有范的人:陶朱公是不是在向丹朱致敬 | 吴元成
淅川范蠡考⑦做有范的人:陶朱公是不是在向丹朱致敬
商於地、丹淅地、三户城 , 为什么能够诞生范蠡这样千载难遇的奇才、圣贤?
淅川成为范蠡故里不是偶然的 。 抑或说 , 他必须出生在这样的土地上 , 必须在这里学习、成长 , 度过他的青春时代 , 并将到吴越大地谱写自己的“春秋”华章 。
本文插图
有居才能乐业 。 《吴越春秋》记载:“尧遭洪水 , 人民泛滥 , 遂高而居 。 ”
和这条记载对应 , 淅川有民谣云:“唐在高山宋在洼 , 明朝住在山底下 。 ”又云:“穷奔山 , 富奔川 。 ”说的古代民居建筑风格、百姓居住环境与时代大势(战乱 , 或 洪水等自然灾害)有关 , 跟物质生活贫富状况有关 。
恰恰淅川境内有山脉 , 有江河 , 更有丹阳川、板桥川和四十五里顺阳川 , 自古适合人类依山而居、逐水而居、沿川而居 。
目前在淅川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房屋遗迹已逾5000年 。 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掘的淅川盛湾镇河扒村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 , 东、南、北三面为丹江环绕 。 发掘报告显示 , 遗址内一排长屋大体呈东北西南向排列 , 宽约8米 , 长约84米 , 有房29间 , 另在长屋东端向南拐出3间 。 每个单元房的室内面积约15—39平方米不等 , 灶都设在内间 。 屋墙以木柱架荆笆建成 , 壁面用草拌泥抹平 。 室内居住面垫土 , 并铺设竹编物 。 地面和墙都经火烧烤 , 比较坚硬 。 有研究者认为 , 长屋的平面结构具有相当先进的设计原理 , 体现了一种较为进步的社会组织结构 。
依山而居、逐水而居、沿川而居是古人优选环境的结果 。 淅川境内的楚始都丹阳如此 , 丹水城、商於城、顺阳城和范蠡故里楚三户城亦如是 。 已经淹没在丹江口水库下的老马蹬驿、埠口街、李官桥古镇亦如是 。
高眉寨下、丹江支流黄水河畔的淅川盛湾镇土地岭村 , 1500余间石板屋迄今仍保存完好 , 村民安居其内 , 虽然建于清初 , 也是一个很有力的实证 。
有粮才能生存 。 文物考古发现 ,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 , 淅川就是一块宜耕宜农 , 宜渔宜樵的文明之地 。 下王岗遗址位于丹阳川中部 , 不仅包涵仰韶文化 , 还有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和西周、汉魏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 遗址内更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稻谷痕迹和筷子遗物 。 说明这里水稻种植条件相当优越 , 曾长期是丹阳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有筷子就得有锅、有碗 。 下王岗遗址出土的陶器多红色素面 , 以鼎、罐、钵、壶为主 , 具有仰韶文化早期特征 。 1959年开始发掘, 2007年发掘完毕的淅川上集镇张营村沟湾遗址也出土了一批红陶碗、红陶鼎 。 该遗址位于板桥川盆地的鹳河 (古称淅水)东岸二级台地上 , 周围群山环绕 , 同属仰韶文化时期 。
而淅水、淅川的“淅”字本义就是淘米 。 下王岗和沟湾的先民们 , 在河川盆地种植水稻 , 在丹江边 , 在鹳河边汲水淘米 , 再析木为柴 , 伐荆为薪 , 让鼎釜沸腾 , 让无边的炊烟袅袅升起 , 一直弥漫到今天 。
本文插图
有容才能发展 。 有大胸怀大格局才会有大作为 。 到了4000多年前 , 尧帝之子丹朱也来到了淅川 。
至于是尧帝禅让于舜 , 还是舜在帝位之争中斗败了丹朱 , 已不得而知 , 且让《史记》和《竹书纪年》各执一词吧 。 咸丰十年 , 淅川厅抚民同知徐光第也在其《丹朱墓》一诗中说:“缘何降宅在丹水 , 未正储位居青宫 。 ”
但本名为朱的尧帝子 , 来到了淅川丹江之畔后 , 弭平丹江水患 , 教化百姓耕作 , 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丹朱 。
推荐阅读
- 路灯摄影|大兴安岭有片绝美湿地,河中长满荇菜,游客以为进了“诗经”桃源
- 先秦时代|诗经《豳风·七月》:周代农民的田园生活,辛劳一年换得全家温饱
- 诗经情话|经历过爱情,我终于看懂了王家卫的电影
- 诗经情话|严歌苓经典语录,某人的缺席反而使他在你心里完美无缺
- 诗经|《诗经》起名:持之以恒、声名远扬的女孩名、男孩名
- 诗经情话|父爱如山,深厚绵长这3首诗中的父爱真挚而深切,令人潸然泪下
- 诗经情话|最美不过夕阳红,深沉又从容诗词中的夕阳气象,你领略过几种?
- 旧人|《诗经》《谷风》,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 诗经情话|抖音很火的句子,很潮很丧,令人难过
- |把《诗经》读薄,这本书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