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张仲景吹干脾湿的方子!湿气没了,心不慌了,胃不胀了


美容@张仲景吹干脾湿的方子!湿气没了,心不慌了,胃不胀了
文章图片
美容@张仲景吹干脾湿的方子!湿气没了,心不慌了,胃不胀了
文章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
你好 ,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今天这篇文说 , 我想跟你聊聊 , 中医是如何应对脾湿的 。
除脾湿 , 方法有很多 。 我提炼四个字和你分享——吹干湿气 。
什么叫做吹干湿气呢?
来 , 听我给你讲一张医案吧 。 你要是耐着性子读完 , 我相信 , 你一定获益匪浅 。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 , 年41岁 , 什么毛病呢?就是经常觉得头晕迷糊、心慌心悸 , 胃里面胀满不适 , 偶尔还会觉得有气儿往上窜 。 同时 , 睡眠、食欲都不好 , 人比较乏力 。 劳累的时候 , 心悸心慌加剧 。 胃向上窜气的感觉 , 在饭后明显 。 肚子里偶尔还会有漉漉之声 。
这到底是什么毛病啊?肚子里究竟藏着一个什么东西 , 在哪儿不停地闹腾?
他看了好多医生 , 检查的结果都没什么大问题 。 最后 , 他被确诊为“神经官能症” 。
【美容@张仲景吹干脾湿的方子!湿气没了,心不慌了,胃不胀了】后来 , 他是在没办法了 , 决定转投中医 。
刻诊 , 见患者舌苔厚腻 , 脉象弦滑 , 腹中有气不时上攻 , 心慌心悸 。
医师略一寻思 , 写了一张配伍 。 方见——
桂枝15克 , 白术12克 , 泽泻9克 , 代赭石12克 , 茯苓12克 , 甘草6克 。 水煎服 , 每日一剂 , 分2次服 。
结果 , 药用2剂 , 症状大大缓解 。 药用5剂 , 诸证息平 。
这是什么原因啊?我给你分析一下 。
你看这个人 , 舌苔厚腻 , 脉象弦滑 , 食欲不振 , 肠鸣漉漉 , 胃部不适 。 这说明什么啊?是不是脾虚有湿啊?
源于脾胃中焦的痰湿 , 有一个习惯 , 这就是往上窜 。 中医术语讲 , 这就是所谓“水饮上逆” 。 胃部胀满 , 有气上攻 , 以及心慌心悸、头晕迷糊 , 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做是“水饮上逆”的表现 。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把上逆的水饮镇摄下去 , 把中焦湿邪给化散掉 , 就好了 。
怎么实现呢?前面医案里的配伍 , 值得一说 。
你看 , 这里头的代赭石 , 就是镇摄上逆之水饮的 。 泽泻能利水祛湿 。 其他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的配伍 , 取的是苓桂术甘汤的配伍 。
说到这个苓桂术甘汤 , 我得认真讲一讲了 。 它最初载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头 。 它是温化水饮、健脾利水的配伍 。 其中 , 桂枝能温阳化气 , 茯苓健脾利水 , 白术健脾燥湿 。 我个人体会 , 这里头最妙的是桂枝 。 桂枝 , 能行阳气 。 阳气通行 , 则水湿化散 。 这好比一块潮湿 , 你用反复用气吹 , 可以给它吹干一样 。 行阳化气的桂枝 , 在这里就是负责“吹干水湿”的 。 因此我认为 , 和一般的除湿剂比较 , 苓桂术甘汤的特点就在于行气温阳上 。 它是用药物的阳热之性 , 来“吹干”湿气的 。
我这么说 , 不知道你理解了没有 。
我把这写出来 , 别有一番用意 。
大概是一年多以前 , 我独自到书店闲逛 。 在医学书架附近 , 我听到一老者询问一年轻的医学生 , 自己总有气从胃脘部往上窜 , 这是怎么回事 。 医学生没说出来 , 但是建议老者看一看中医 。 我在一边 , 没多说话 。 但是我心里清楚 , 水饮上逆 , 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
我们现在的人 , 脾虚有湿的太多了 。 因此 , 胃胀、胃气上逆、打嗝、心慌、心慌、消化不良者大有人在 。 很多人不懂这里的道理 , 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之后 , 没有啥办法 。 其实 , 从中医角度看 , 用仲景先师的温阳化饮之法 , 是可以应对的 。 希望有这方面困扰的人 , 在阅读我的文章之后 , 能受到一点启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