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2015 fall 的UCSD 的MPIA

这个题目要回答我还是分成两部分来。第一部分让我们运营编辑部给出项目申请的具体条件,第二部分让我们团队邀请到UCSD的肖学姐分享一下当初申请的经历、心得,大家可以一起看看。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UCSD 肖学姐 及 admitwrite运营编辑部 联合提供
UCSD的MPIA(Master of Pacific International Affairs)已于2014年秋季学期更名为MIA(Master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即国际事务硕士。
简单来说,学校对申请人的硬件要求是:
1. GRE/GMAT
从官网提供的数据来看,2017级入学者的平均GRE成绩是:Q: 71% V:70% A:52%,平均GMAT成绩是71%。
2. GPA
要求不低于3.0,从官网提供的数据来看,2017级入学者的平均GPA达到了3.4。
3. 托福/雅思
托福不低于90,雅思不低于7.0,但从官网提供的数据来看,2017级入学者的平均托福成绩是102。
我们admitwrite平台有很多MIA专业的导师,他们均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能在申请MIA专业上助大家一臂之力。
UCSD的肖学姐作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今天将藉由文字的形式来和大家分享她申请UCSD MIA专业的那些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申請2015 fall 的UCSD 的MPIA
背景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副修国际政治),GPA3.80;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C Berkeley,剑桥大学暑期学校。
TOEFL:
第一次,111(阅读30,听力25,口语27,写作29),2016年4月9日;
GRE:
165+167+4.0
最后录取的情况如下:
【A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MIA
Columbia University, MPA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PP (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Rej】
Harvard University, MPP
University of Chicago, MP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MPP
【最终前往】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MIA
申请前的心路历程跟很多真正的大牛比起来,我从进大学到申请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很曲折了。
这一方面因为本人的惰性还是比较强。
另一方面高考使我从上海排名前五的高中考到陌生城市里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一开始并不是很能接受,再加上周围人不断对英语系固有的刻板印象,我有一度感到自己的前路黯淡无光,以至于大学刚开始的第一学期学分绩惨不忍睹,不知情的情况下选了微积分C(事实上英语系只需要学文科数学E,再次也提醒大家早早确定好目标也可以少走点弯路),差一丁点就要挂科,心态很是爆炸。
幸而第二学期我决定无论怎样先把学分绩提上来,这样无论是走哪条路,至少学分绩不会成为障碍。
事实证明我当时这个决定是再正确不过了,因为在之后的三年里我每年都拿到了学习类奖学金,大三甚至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也可以说成为了我申请的加分项吧。
所以我也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如果你觉得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那就在当下专注干一件事情,譬如学习、活动、实习或是科研,这样至少在你确定了要干什么时,不会转头发现自己在哪一方面都碌碌无成。
然而真正决定好要出国还是在我大三时期,这个时间说早不早说晚也不算太晚。
当时我在学校的国际交流处实习,主要负责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些事务,接触到很多学校与海外高校的交流项目,久而久之也对这些项目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在大三寒假就报名参加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短期课程。
只有真正地浸泡在国外的学习环境中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其实更适合国外的课堂,因为那种对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的强调在国内高校其实还是比较欠缺的。发现国外学习氛围的好处之后,我也曾考虑过别的毕业出路,比如国内读研以及工作,但考研难度过大,而保研大概率是要继续读英语相关专业,工作的话没有研究生学位发展又很受限,这样一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出国还是一个最优选择。
决定出国之后,专业选择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继续读英语相关专业肯定是不可能的了,一是我并不喜欢,二是就业状况也挺堪忧。
我也曾考虑过申请教育相关的专业,因为之前的师兄师姐就曾这样申请到了哈佛之类的名校,而且我之前的志愿者、实习经历也都和教育行业有关。
但经过深入考察之后,我发现教育专业申请门槛低的一大原因也是因为即使是名校,教育专业的“水分”也是比较多的,未来就业也比较受限。如果只是为了不失学而去读一个自己并不想要读的专业,我个人实在不愿意“将就”。如果一开始就为了理想奋力拼一把,那至少失败了也不会后悔;但若选择安稳地将就,将来很可能后悔莫及,甚至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大学时期我副修的是国际政治专业,对国际事务也非常感兴趣,早早确立了自己想去国际组织工作的职业目标,因此我就选择了MPA, MPP,MIA混申,结合自己的过往经历,将重点放在教育政策和国际组织上。事实上就我的职业目标来讲,这三个专业是绝对对口的,只不过作为一个无意混金融圈的纯文科生来说,我应该还算申公关类专业学生中的一股“清流”吧——更多文科转公管类专业的学生基本都选择金融经济类的小方向,毕业之后去投行、咨询公司这样的私人部门,很少会去国际组织,更别提没啥钱可赚的NGO了。
这些选择当然还是看个人目标和喜好了,只不过在做选择前还是要全方位地对所申专业进行了解,确认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专业以及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美国研究生是存在一定退学率的,如果选了自己毫不擅长甚至讨厌的专业,很有可能会学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读研是人生中最重大的选择之一,建议大家一定要好好考虑,方向都没选对还怎么走上人生巅峰呢?
总之,决定出国前我可以说和广大普通人的心态一样,随遇而安,并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而我唯一做对的一件事可以说就是专注学习了吧,当然要出国的话学分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可漂亮的学分绩无论如何也是一个加分项。下面内容会仔细介绍学习成绩之外我的申请准备过程。
申请准备科研实习
前文说过我大学里其实把大部分经历都放在了学习上,这样对学分绩当然是有好处的,但对科研实习这两项对申请非常重要的东西来说却比较致命,那就是我的科研和实习经历都比较薄弱。
科研方面我只有在大二时做的小创三等奖,以及之后和室友一起做的科研基金项目,和申请的相关度其实都不太大,实习方面我更是毫无经验。还是到大三时,我在科研实习方面才稍有进步——我在学校国际交流处的实习内容虽然轻松,但正好填满了我在科研实习两方面的空缺。
我从大三上学期到大四上学期一直在国际交流处实习,总共长达一年半,期间除了处理日常事务以外,还曾被担任副科长的老师邀请一起做一个有关留学生就业政策的科研项目,最后成果还成功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上。
所以在科研实习这两方面,我想给大家的经验就是在确保学习不受太大影响的情况下,做少而精的项目,譬如在一个NGO长期做核心工作要比在一个大公司短期打杂好得多。
另外,如果有认识学校里的老师在做科研的话,可以主动问老师自己可不可以加入,这样在广撒网的情况下一般总会有老师同意带你做科研,并且有大概率能发表成果,当然这样做就要有大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都是你独自完成的心理准备。
我也有一些同学在保研和出国双线进行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法为两种出路都加了不少分,所以在此鼓励大家尝试。
标准化考试
因为本科是英语系的关系,所以在托福和GRE考试上我还是比较占便宜。当然了,还有许多第一次就115+的真大佬我就没法比了。
其实我第一次考语言是大二寒假,那时候纯粹是觉得考了有备无患,并没有想要考得多高,好在那一次听力、阅读、写作分数都还比较高,然而口语就吃了没有准备的亏,考试时碰到一道新题,而且是我考前抱佛脚时看到过却没准备的新题,说的时候又比较紧张,所以最后不出意外地拿了6,这个分数对于英语系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是偏低的。
由于大二时候考的雅思成绩太早,申请时会过期,再说我主申美国的话,考托福会比考雅思的要求低很多。所以大三寒假在新西兰上短期课程的时候,我就在奥克兰第一次考了托福,这次依旧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考的,前前后后加起来准备了大概两天时间吧,幸运的是最后结果还算称心如意,虽然听力发挥失常扣了5分,但口语27和写作29的分数还是比较好的。
在此也想极力向大家推荐去国外考语言成绩,因为就我和周围人的经验来说,在英语国家考试(英美新西兰等),主观部分成绩会远远高于国内,对托福雅思这种国内大城市压分严重的考试来说非常有必要。我也是在申请的时才知道,有些学校口语25的要求对很多英语系的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过的坎,即使总分上了110口语小分也很难达标,而我在国内考雅思时口语6分与国外考托福的口语27也显然差了好几个档次。
相较于托福雅思来说,GRE考试就绝不是随便抱个佛脚就能糊弄过去的了,然而遗憾的是我第一次考试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GRE考试只有写作是主观部分,去国外考的必要较小,我第一次考试时就选在了北京,同样也没有做什么准备,大概就是用扇贝背了一点单词吧(然而效果很差),最后结果不出所料没到325,verbal159,quan165,就算aw到了4.0也并不尽如人意。
另外想在这里提醒大家,正确的顺序其实应该是先考gre再考托福,因为gre的阅读部分做熟练的话看托福基本无压力,这样就可以省很多托福的准备时间(还有钱)。
第一次考GRE时还是大三的下半学期,照理说还有大把时间准备,然而因为本人的惰性,硬是把五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变成了一个月不到。暑假因为在国外上暑校所以基本没有怎么复习,回来之后惊觉时间竟然只有这么点了,只能开启疯狂复习模式(果然ddl是第一生产力,但绝对不推荐大家这么操作!)在那段时间里我每天大概背200个陈琦要你命3000里的单词,而且采取滚动式复习法,保证考试时不忘记。这样每天光是背单词的时间其实就占了大部分,所以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刷题的重要性,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我想做做报名考试时送的两套原题练一下手时,才发现不做题的话,背再多单词提分效率也会很低。
在此还要提醒大家,刷题与背单词并行!刷题要刷真题!不是白皮书蓝皮书**书!如果一本练习题没有写是近年真题的话那就不要去做,浪费时间也浪费钱,没有任何意义。有些网站上也有付费的真题,当然要省钱的话就要花点心思了。最后考试那天因为时间太赶,在计程车上狂背最后几个list上的单词,考试时竟然发现有奇用——要你命系列的最后几个list收录的是近几年考试的新词,在考试时大概率会碰上很多,绝对比一开始拼死拼活背的那么多list有用,所以建议大家倒着背效率更高!当然考试那天运气也很重要,做verbal的时候我仍然有很多题不确定,但最后verbal超乎意料地拿了165,虽然quan还是拖了中国学生的后腿只拿了167,但最后总分我还是很满意的,考完看分数时差点在考场欢呼雀跃。
【申請2015 fall 的UCSD 的MPIA】 总之gre考试还是建议大家放平心态,尽早准备,预留时间多考几次,总能考出理想成绩!
交换经历
在经历过奥克兰大学的交换后,为了丰富自己的国外交流经验(其实也是为了推荐信套磁),我又报名了加州大学伯克利与剑桥大学的暑期学校,选择了公共政策与国际事务相关的课程,补足自己的专业背景。
可能会有很多小伙伴说,参加这么多的暑期学校没有意义,还不如参加学校的交换项目,这样说当然没错,但当时我自己的情况就是大二时没有决定好出国,怕大三交换影响辅修和保研进程,所以就没有做决定,到大三时再想弥补国外交换经历就只能靠暑期学校了,为此也付出了很多经济上以及时间上的代价,也想提醒各位同学不管有没有想好出国,至少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能交换就交换,因为事实证明交换对保研也构不成太大的影响。
对我个人来说,参加三个地方的暑期交换对申请的帮助是极大的。
一方面,国外交换经历可以作为你在海外学习能力的证明,当然前提是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最好是选择一些跟申请专业相关的课程。比如我当时在伯克利就选择了国际经济,在剑桥就选择了福利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在奥克兰大学选择了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在参加交换时,我发现其实很多同学花钱上暑期学校的目的都比较浅显,或是为了换学分或干脆就是为了国外玩一圈,所以最后有不少同学的成绩单都十分惨淡,甚至还有挂科的,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如果参加暑期学校,就要做好暑期也要好好学习的准备,这样既能取得较高的学分绩,又能大大提高要到推荐信的概率。
关于要推荐信,我还是有些可以借鉴的经验的。
第一就是在课堂上要好好表现,就算不求老师能看见你就知道你叫什么,也至少让老师对你有个记忆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