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是瘟疫频发还是坏习惯?浅析东汉皇帝为何大多短命

“壬辰 , 帝崩于章德前殿 , 年三十一 。 ”在《资治通鉴》中 , 对汉章帝刘炟(音如达)的死 , 只有寥寥几字 。
汉章帝是东汉第三位皇帝 , 与其父汉明帝共创“明章之治” , 这是东汉最盛期 。 蹊跷的是 , 父子二人均猝死 。 汉明帝寿48岁 , 还说得过去;汉章帝向来健康 , 寿仅31岁 , 史料亦不载所患何病 。
汉章帝开启了东汉皇朝的“短命模式” , 接下来的汉和帝刘肇只活了27岁 , 汉殇帝刘隆8个月 , 汉安帝刘祜32岁 , 汉顺帝刘保30岁 , 汉冲帝刘炳3岁 , 汉质帝刘缵9岁 , 汉桓帝刘志36岁 , 汉灵帝刘宏33岁……
战国时 , 人们视百岁为寿命极限 , 中寿为60岁;西汉时 , 《淮南子》认为“凡人中寿七十岁” , 多了10岁;到东汉《太平经》 , 则提出“人寿八十岁为度 , 霸寿以六十岁为度 , 仵寿五十岁为度” , 又降了10岁 。 从时代的健康水准看 , 东汉明显低于西汉 。
皇帝早逝 , 继位者年幼 , 只好依靠外戚;而外戚专权 , 皇帝又难坐稳龙椅 。 东汉落入怪圈中 。
值得注意的是:东汉以洛阳为都 , 皇宫分南宫和北宫 , 汉章帝一直住在北宫 , 去世前几年(史料未记具体时间) , 突然搬到南宫 , 这很可能是导致他猝死的关键原因 。
作者:蔡辉东汉是瘟疫频发还是坏习惯?浅析东汉皇帝为何大多短命
文章图片

汉明帝像
太子幼通帝王术
公元57年3月 , 汉光武帝病逝 , 太子刘庄(本名刘阳 , 因阳字太常见 , 难避龙讳 , 遂改名)继位 , 即汉明帝 。
《后汉书》称刘庄“十岁能通《春秋》 , 光武奇之” 。 但他能上位 , 最主要原因是他的母亲阴丽华挤掉郭皇后 , 自己当上皇后 。
汉光武帝大力推进“度田制”(即核查天下户口 , 重新丈量土地 , 确保税收 , 抑制兼并) , 见上奏称“河南、南阳不可问” , 大怒 。 此时刘庄才12岁 , 指出:“河南帝城 , 多近臣 , 南阳帝乡 , 多近亲 。 ”体现出超越年龄的老辣 。
光武帝虽是汉景帝远亲 , 但少年时身份低微 , 靠大族支持才夺取天下 , 所以“吾理天下 , 亦欲以柔道行之” ,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 , 刘庄颇通帝王术 , 善于平衡各种力量 。 在对待名将马援上 , 可见端倪 。
马援先祖是名将赵奢 , 赵奢本嬴姓马服氏 , 因是赵国人 , 故称赵奢 , 后代皆姓马 。
汉武帝为抑豪强 , 迁地方大户入关 , 马家从邯郸到了扶风(今属陕西省宝鸡市) , 因家族成员参与陷害戾太子案 , 差点被灭族 , 直到王莽时才翻身 。
王莽败亡后 , 马援投奔隗嚣 。 当时公孙述占有西蜀 , 隗嚣占有陇西 , 光武帝占有中原 。 马援主张倒向光武帝 , 隗嚣不同意 , 马援便投奔光武帝 。
初期光武帝不信任马援 , 只安排了个闲职 。 隗嚣倒向公孙述后 , 光武帝率军征讨 。 马援熟悉西北地形 , 深知隗嚣作战方略 , 光武帝不得不重用他 。
马家靠女再得宠
马援本是文臣 , 从建武十一年(35)独自领兵后 , 14年间降服诸羌 , 平定陇西 , 南征交趾 , 北御匈奴 。 他表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 听上去很豪迈 , 却让汉光武帝极为不爽 。
光武帝登基后 , 致力于“退功臣而进文吏” , 邓禹、耿弇、耿纯、吴汉等刻意远离军事 , 马援却在62岁时依然请求出战 。 光武帝勉强答应 , 却派马武、耿舒给他当副将 。 马援与马武、耿舒不和 , 人所共知 , 光武帝此举用意甚明 。
马援病死在前线 , 在马武、耿舒的谗言下 , 光武帝大怒 , 立刻取消了马援的新息侯爵位 。
马家是关中大族 , 为缓和关系 , 光武帝收马援的小女儿给太子刘庄当贵人 , 其时年仅13岁 。 马贵人极聪慧 , 入宫后全力侍奉刘庄的母亲阴丽华 。 阴家作为外戚 , 势力有限 , 也愿以马家为奥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