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 阿Q与唐.吉珂德
【速写】 阿Q与唐.吉珂德
人们在习惯了自我陶醉的意识里 , 突然听到一声枭鸣 , 心中自不待言地会生发出一种恐怖感 , 仿佛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祥会随之而来 。事实上 , 人们长年累月所形成的喜欢吉祥的大团圆思维模式 , 已经很难转弯 , 即使去听和接受真实的谎言也拒绝去听和接受不祥的真实 。 除了《红楼梦》开了个玩笑 , 其它似乎所有的民间疾苦都被模糊甚或清晰地裹上了一层轻盈的面纱 , 都演幻成了如鲁迅所说的“太平成象盈秋门” 。 即令阿Q , 刀架在脖子上了还在幻想着“二十年后”再圆一次好梦 , 再成为一条能够手执钢鞭将你打有好汉 。 无怪乎 , 现在好些人不遗余力地选择对鲁迅的忘却及至批判 , 或许就觉得鲁迅之声已近枭鸣 。尤甚者 , 自然莫过于阿Q 。而提到阿Q , 人们又会联想到塞万提斯笔下的.吉珂德 。一个是中国乡土自恋情结的典型 , 一个是欧州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典型 。 二者作为文学形象 , 无论正反 , 无论凸凹 , 都既两相契合 , 又迥异殊差 。这是两个截然相反又殊途同归的文学形象 , 都生存或者说陶醉在各自的精神世界及至逻辑指向里 。作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 两人均不顾权力的逻辑和世俗的逻辑 , 一味地进攻 , 又一味地败下阵来 。 其所表现的方式 , 或许又大相径庭 。 唐.吉珂德表现出来的是手持长茅戳风车的无畏和勇猛 , 是进攻和前进;阿Q则是一再行动上的退缩和精神上的进攻 , 并一再地寻找退缩的“理由” , 而最终都是彻底的“胜利大逃亡” 。当然 , 他们所有的行为 , 寻根究底 , 都似乎有着精神的附丽 , 阿Q暗恋于吴妈 , 唐.吉珂德则是为了心中的女神 , 即同村挤牛奶的胖姑娘杜尔西内娅 。 从二者的角度审视 , 不能不说不纯正 , 不能不说变异的精神行为对其而言 , 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而结果 , 则同样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和关照 , 都是可怜和可笑 。而造成这种可怜和可笑的前提 , 完全在于他们忽视了客观的存在与自身的局限 , 盲目地陷入了自以为是的幻觉里 。唐.吉珂德以为穿上了中世纪的骑士铠甲 , 手里握着盾和茅 , 就真的成了威猛的武士 , 就真的见谁都可以“剌”过去 , 而剌风车 , 剌酒缸所表现出来的勇武 , 又无不是因了杜尔西内娅 。 而阿Q , 则是以为自己“革命”了 , 手里“有钱”了 , 知道城里人切葱比乡下人要细了 , 就想当然地以为赵四爷要改口称他为“老Q爷”了 , 甚还想当然地认为吴妈也可以与他“睡觉”了 。 等 等 。二人虽然很可怜而可笑 , 但其背后却札根着可怜而可笑的环境 。 一切的原因 , 都必须到造成这种原因中去找寻 。 没有土壤的花 , 凋零是必然的 。 阿Q与唐.吉珂德的命运 , 既是必然中的偶然 , 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 时代与环境的羁囿所造成的精神畸型 , 作为某种表象的符号 , 是带象征意义的 , 是一面人生的三棱镜 , 让人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内核和人性的内核 , 其丰富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也体现在这里 。现在 , 于网络或社会间 , 也有着一些现代版的阿Q和唐.吉珂德 。 他们所挤压出来的这样或那样的精神畸型 , 与阿Q和唐.吉珂德不一样 , 他们所附丽的是上面的眼色和口风 , 是长袖善舞的种种做派 , 是二丑两面伪说的欺世谎言 。 这些 , 均不具有美学的意义 , 只与厚黑学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