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惊城TB|真是因为齐桓公晚年昏庸,宠信奸臣所致吗?,齐国霸业逐渐褪色( 二 )


在这种背景下 , 不管齐桓公有没有明确指定谁接班 , 剩下的四个都是不会服气的 。 到了那个时候 , 自然是齐桓公一凉 , 这五个儿子就开始“友好切磋” 。
第一个继位者是齐桓公的长子公子无亏 , 但他继位仅三个月 , 就被三弟公子昭给砍死了;
第二个继位者是齐桓公的三子公子昭 , 他在位十年 , 过得还算安稳;
第三个继位者是齐桓公的四子公子潘 , 他杀掉了三哥公子昭的接班人 , 自己爬上了宝座 , 最终在位十九年;
第四个继位者是齐桓公的五子公子商人 , 他杀掉了四哥公子潘的接班人 , 自己爬上了宝座 , 最终在位四年;
第五个继位者是齐桓公的次子公子元 , 在五弟公子商人被杀之后 , 他在竞争中战胜了自己的侄子 , 最终爬上了宝座 。
无诡立三月死 , 无谥;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 。
老大、老三、老四、老五、老二……齐桓公的五个儿子轮流坐庄 , 期间还干掉了齐桓公的两个孙子 , 这场动乱持续了接近半个世纪 , 齐国才重新安稳下来 。
顾道惊城TB|真是因为齐桓公晚年昏庸,宠信奸臣所致吗?,齐国霸业逐渐褪色
文章图片
面对这种历史事实 , 谁敢说这是齐桓公任用奸臣所导致的?哪个奸臣有那么大的能量 , 让一个原本强盛的国家乱上半个世纪?
面对这种历史事实 , 别说是三个奸臣 , 就是管仲活着又能如何?
是的 , 在这五兄弟夺位的过程中 , 三个奸臣都曾出镜 , 但我们同样很难说 , 他们的做法有什么错误 。
比如说易牙和竖刁 , 他们在齐桓公去世之后拥立公子无亏 , 这种做法是不是错误的呢?显然不是 。 因为在谈及接班人的时候 , 齐桓公中意的到底是公子无亏还是公子昭?这事根本说不清楚 。
桓公与管仲属孝公於宋襄公 , 以为太子 。 雍巫有宠於卫共姬 , 因宦者竖刀以厚献於桓公 , 亦有宠 , 桓公许之立无诡 。 管仲卒 , 五公子皆求立 。
或许有人会说:“公子无亏不过是仗着自己年长而已 , 但齐桓公认为公子昭最贤能 , 所以齐桓公最终的选择不可能是公子无亏 , 只能是公子昭 。 ”
还有人会说:“公子无亏只在位三个月就被干掉 , 易牙和竖刁同时陪葬 , 显然是因为他们不得人心 。 ”
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有漏洞 。
其一 , 选择接班人是有明确标准的 , 那就是“立嫡以长” , 再不济也是“兄终弟及” , 这里面有一个共性 , 那就是这些选择都有客观标准:比如说谁最大谁继位 , 谁是最大的弟弟谁继位 。
可“立嫡以贤”有标准吗?显然是没有的 。 怎么判断谁最贤能呢?难道看谁的粉丝多?这像话吗?
也别拿政绩来说事 , 齐桓公在位期间 , 就没听说哪位公子在政绩方面特别出众 , 毕竟他们的老子齐桓公实在是过于抢镜了 。
在这种背景下 , 如果盲信什么“立嫡以贤” , 社会怎么可能不乱呢?
其二 , 公子无亏的确只当了三个月的国君 , 易牙和竖刁的确也没有好下场 , 但他们三个下场凄惨是有客观背景的 , 那就是外国势力介入 。
公子昭没能在竞争中战胜公子无亏 , 于是逃到了宋国 , 是宋国派军队护送公子昭回国继位的 。
孝公元年三月 , 宋襄公率诸侯兵送齐太子昭而伐齐 。 齐人恐 , 杀其君无诡 。
在这种背景下 , 谁敢说与公子昭竞争的公子无亏更有资格当国君?那么齐国和宋国立刻就要开战 , 而此时的齐国正处于内乱之中 , 一旦开战胜负难料 , 而且史书明明白白地写着“齐人恐” 。
通过外国势力的干涉 , 公子昭顺利修成正果 , 而公子无亏、易牙和竖刁三人则成为众人唾骂的国贼 , 这怎么看都像是成功者朝失败者泼的污水 。
顾道惊城TB|真是因为齐桓公晚年昏庸,宠信奸臣所致吗?,齐国霸业逐渐褪色
文章图片
再说卫开方 , 他既没有支持公子无亏 , 也没有支持公子昭 , 而是支持齐桓公的四子公子潘 。 如果按照齐桓公临终前的看法(不是立公子无亏就是立公子昭) , 那么公子潘哪条都不占 , 继承人跟他毫无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