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惊城TB|真是因为齐桓公晚年昏庸,宠信奸臣所致吗?,齐国霸业逐渐褪色

?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 , 齐楚两国于召陵订立盟约 , 楚国从表面上对周天子(实际是齐国)表示服从 。
夏 , 楚王使屈完将兵扞齐 , 齐师退次召陵……乃与屈完盟而去 。
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 , 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会盟 , 周天子向齐桓公赏赐祭祀用的肉 , 这是周天子对诸侯的最高奖赏 , 也是后世史学界所认为的 , 齐桓公霸业的巅峰 。
三十五年夏 , 会诸侯于葵丘 。 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 , 命无拜 。
【顾道惊城TB|真是因为齐桓公晚年昏庸,宠信奸臣所致吗?,齐国霸业逐渐褪色】但从此之后 , 齐桓公的霸业似乎就开始走下坡路 , 因为在齐桓公的身上发生了一系列令人耳熟能详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大 , 他变得越来越昏庸 。
顾道惊城TB|真是因为齐桓公晚年昏庸,宠信奸臣所致吗?,齐国霸业逐渐褪色
文章图片
我为什么说齐桓公年老昏庸是一个“故事”呢?因为史书在提及齐桓公晚年经历的时候 , 最喜欢给大家讲故事 。
据说 , 齐桓公从来没吃过人肉 , 觉得非常遗憾 , 于是一个奸臣(易牙)就把自己的儿子宰了 , 烹制成美食献给齐桓公;
据说 , 齐桓公喜欢某位小鲜肉(竖刁) , 希望他能经常陪伴在自己身边 , 于是那位小鲜肉就把自己给阉了 , 进宫每日陪伴齐桓公;
据说 , 某位外国王子(卫开方)爱齐国甚于爱自己的国家 , 连续十五年没有回去 , 父母死了也不奔丧 , 齐桓公认为他忠于齐国 。
面对此情此景 , 齐桓公对这三人好得不得了 , 认为他们是世间难寻的大忠臣 。
所以当管仲病重的时候 , 齐桓公就问他:“你去世之后 , 我让他们三个来接你的班好不好啊?”管仲说:“这三个人都不是好东西 , 重用他们必然招惹祸端!”
管仲病 , 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 。 ”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適君 , 非人情 , 不可 。 ”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適君 , 非人情 , 难近 。 ”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適君 , 非人情 , 难亲 。 ”管仲死 , 而桓公不用管仲言 , 卒近用三子 , 三子专权 。
结果呢?齐桓公当然不听 , 在管仲去世之后 , 他继续重用这三人 , 结果导致齐国大乱 , 最终的结局是:齐桓公病死之后 , 尸体无人收拾 , 生出的蛆虫到处乱爬 。
桓公病 , 五公子各树党争立 。 及桓公卒 , 遂相攻 , 以故宫中空 , 莫敢棺 。 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 , 尸虫出于户 。
如果我们信了这个邪 , 自然会觉得齐桓公前后反差太大 , 没有了管仲就是昏君一个 。 但在我看来 , 这种记载非常不负责任 , 就是在用民间故事的讲述方式 , 胡乱演绎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与博弈 。
在这个故事里 , 谁都知道那三个奸臣不是好东西 , 就齐桓公不知道 , 甚至还不听管仲的临终遗言 , 这不是老糊涂是什么呢?
可问题是:如果我们把齐桓公去世之后 , 齐国内乱的客观背景分析一番 , 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
顾道惊城TB|真是因为齐桓公晚年昏庸,宠信奸臣所致吗?,齐国霸业逐渐褪色
文章图片
在齐桓公春秋鼎盛之时 , 他为了避免子嗣与自己争权夺利 , 所以非常看重子嗣之间的力量平衡 。
换言之 , 在齐桓公时代 , 没有哪位公子特别强 , 甚至太子都没有独占鳌头的实力 。 太子和公子们依托自己的母族 , 成为齐国的实力派之一 。
初 , 齐桓公之夫人三:曰王姬、徐姬、蔡姬 , 皆无子 。 桓公好内 , 多内宠 , 如夫人者六人 , 长卫姬 , 生无诡;少卫姬 , 生惠公元;郑姬 , 生孝公昭;葛嬴 , 生昭公潘;密姬 , 生懿公商人;宋华子 , 生公子雍 。
齐桓公有十多个儿子 , 其中实力接近 , 都有机会继位的儿子就有五个 。
到底应该由谁来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之位呢?史学界到现在都没个定论 , 因为这五个儿子各有所长 , 他们手中的实力也不相上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