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实现世界首次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密钥分发,量子通信现实应用取得重要突破

央视网消息:15日 , 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 , 介绍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 , 联合牛津大学等国内外团队 ,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 , 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 。 这一成果昨天(1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
中国青年网|实现世界首次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密钥分发,量子通信现实应用取得重要突破
文章图片
【中国青年网|实现世界首次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密钥分发,量子通信现实应用取得重要突破】实验中 , 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作为量子纠缠源 , 通过对地面望远镜进行升级 , 实现了单边双倍、双边四倍接收效率的提升 。 “墨子号”卫星过境时 , 同时与新疆南山站和青海德令哈站两个地面站建立光链路 , 以每秒2对的速度在地面超过1120公里的两个站之间建立量子纠缠 , 产生量子密钥 ,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纠缠的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 。
量子通信提供了一种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 但要走向广泛应用 , 还需解决安全性和远距离传输两大问题 。 通过国际学术界30多年的努力 , 目前 , 现场点对点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达到了百公里量级 , 使用可信中继可有效拓展量子通信的距离 , 比如量子京沪干线通过32个中继节点 , 贯通了全长2000公里的城际光纤量子网络 。 然而 , 中继节点的安全仍然存在隐患 , 需要得到人为保障 。 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卫星作为量子纠缠源 , 通过自由空间信道在遥远两地直接分发纠缠 , 为实现基于纠缠的量子保密通信提供了可行的道路 。
研究团队介绍 , 基于该研究成果发展起来的高效星地链路收集技术 , 可以将量子卫星载荷重量由现有的几百公斤降低到几十公斤 , 同时将地面接收系统的重量由现有的10余吨大幅降低到100公斤左右 , 实现接收系统的小型化、可搬运 , 为将来卫星量子通信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目前 , 我国正在规划建设量子卫星网络 , 结合最新发展的量子纠缠源技术 , 每秒可产生10亿对纠缠光子 , 最终密钥成码率有望大幅提高为其实用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