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游的故事|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老街,彭懋谦在广东制作千件棉衣,运回家乡


陕西省石泉县城的最南端 , 有一条石泉老街 , 老街走出一位好官 , 他的事迹一直被家乡人传颂 。
懒游的故事|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老街,彭懋谦在广东制作千件棉衣,运回家乡
本文插图
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汉江 , 流经石泉时 , 水流渐趋平缓 , 水面变宽 , 足以行船 , 大山深处的小城便成为了汉江上游一处重要的码头 。 几百年来 , 秦岭山货从这里登船 , 顺流而下直达武汉 , 长江中下游的日用百货 , 通过船运抵达石泉 , 由此流向山间 , 时间久了 , 石泉也就成为秦岭深处繁华的商贸重地 。
懒游的故事|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老街,彭懋谦在广东制作千件棉衣,运回家乡
本文插图
站在石泉老街西门外 , 后面就是川流不息的汉江 。 古老的红石包码头 , 就在前方不远处 。 可以想象 , 当年的古人们从汉口乘船 , 逆流而上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 , 离船登岸是的兴奋 。 他们就是通过这道西门 , 走进石泉 , 走进老街 。
懒游的故事|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老街,彭懋谦在广东制作千件棉衣,运回家乡
本文插图
走进石泉老街 , 青石铺就的道路两旁 , 一眼望去 , 满是飞檐翘角的马头墙和青砖黛瓦的四合院 , 这些典型的明清时期徽派风格的建筑 , 正是江西 , 两湖、安徽一带的移民到来之后所留下的痕迹 。 置身其中 , 古意盎然 , 让人感受到了老街悠远的历史和质朴淳厚的气韵 。
懒游的故事|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老街,彭懋谦在广东制作千件棉衣,运回家乡
本文插图
石泉老街位于陕西省石泉县城的最南端 , 它南面汉江 , 北临人民路和文昌路 , 东西两边分别是文化路和广场南路 。 老街长约一千米 , 宽只有四到五米 , 是石泉历史上最繁华的一条街道 。 汉高祖九年 , 石泉建县 , 古称“安阳” 。 明成化十七年 , 因“城南石隙多泉 , 经流不息”而得名“石泉” 。
懒游的故事|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老街,彭懋谦在广东制作千件棉衣,运回家乡
本文插图
随着水码头的兴盛 , 商贸的发展 , 秦岭一带的人们聚居于此 。 清康熙乾隆年间 , 朝廷鼓励移民 , 于是 , 江西、湖南、湖北一带大量民众 , 逆汉水而上 , 来到石泉 。 沿途经历了饥饿、病痛 , 一路需要互相帮扶 , 经过这一段 , 人们逐渐形成了互相帮扶的古朴民风 。
懒游的故事|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老街,彭懋谦在广东制作千件棉衣,运回家乡
本文插图
大山大水的浑厚 , 养成了山里人的纯朴厚道 。 石泉以包容的胸怀接纳着各地移民 。 来自江西、湖南、湖北的商户们落地生根 。 为了相互接济 , 抱团经营 , 他们在石泉城里建起了各自的会馆 。 鼎盛时期 , 石泉一共建有八所会馆 , 虽然大多数古老的建筑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 但古老的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却保存了下来 。
懒游的故事|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老街,彭懋谦在广东制作千件棉衣,运回家乡
本文插图
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的江西会馆 , 又称“万寿宫” , 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 会馆的每块墙砖上都刻有“江西会馆”字样 , 足见当年的精致与辉煌 。
懒游的故事|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老街,彭懋谦在广东制作千件棉衣,运回家乡
本文插图
湖广会馆又叫“禹王宫” , 初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 明末清初被毁 。 乾隆年间 , 湖北籍商人重修湖广会馆 , 如今的会馆保留着前后两殿 , 前殿主要用于商人们喝茶集会谈生意 , 大殿两边墙壁刻有大禹治水的浮雕 。 相传 , 上古时期 , 洪水成灾 , 湖广一带被洪水淹没 , 幸得大禹治水而得救 , 人们感念大禹之恩 , 所以湖广会馆便都供祭禹王 。
懒游的故事|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老街,彭懋谦在广东制作千件棉衣,运回家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