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古说历史|唐代的科举考试都有哪些科目?都考些什么内容?,原创

以唐代为例 。
作为科举考试正式兴起的朝代 , 唐代的科举考试所考的内容自然就是了解科举内容的范例 。
唐代的科举考试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 , 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
首先是常科 。
据《唐六典?尚书礼部》载:“凡举试之制 , 每岁仲冬 , 率与计偕 。 其科有六:一曰秀才 , 试方略策五条 。 此科取人稍峻 , 贞观已后遂绝 , 二曰明经 , 三曰进士 , 四曰明法 , 五曰书 , 六曰算” 。 唐代的常科 , 在贞观之前共有六科 , 即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 。
一、秀才科 。 秀才科始于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 , 这一年武帝下诏求贤:“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 让各地郡县长官推举出众的优秀人才入朝为官 , 始开秀才科 。 秀才科最重策问 , 所考内容也以策问为主 , 所谓“策问” , 就是皇帝提出问题 , 考生给出答案 。 《晋令》载:“策秀才 , 必五策皆通 , 拜为郎中” , 也就是说要想通过秀才科 , 就必须连过五策 , 方可授予官职 。
简单的说 , 秀才科很难 , 是唐代所推行的六项常科中最难的一个 , 能够通过的人是少之又少 。 据史所载 , 唐初 , 从武德到永徽年间 , 每年通过秀才科的不过一、二人 , 因此在永徽二年(651年) , 高宗李治见秀才科每年录取的人才实在太少 , 索性就下诏将其停办 。 此后 , 终唐一代 , 除玄宗、代宗时曾短暂恢复过秀才科 , 其他时期皆处于停办的状态 。
澳古说历史|唐代的科举考试都有哪些科目?都考些什么内容?,原创
文章图片
据《新唐书?选举志》载:“凡秀才 , 试方略策五道 , 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 , 凡四等为及第” , 通过五策的考生 , 主考官根据其文理通粗情况 , 定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 , 而后以等授官 。
二、明经科 。 明经科始于汉武帝时期 , 是汉代察举中的最为重要的一项特科(不定时举行) 。 所谓“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经学指的就是儒家经典 , 即《诗》、《书》、《礼》、《易》和《春秋》) , 汉代若想通过“明经科” , 就必须精通五经 , 因为“明经科”所考的内容就是五经中的内容 , 当时汉代许多名臣 , 如孔安国、贡禹、韦贤、韦玄成等都是以明经科入仕的 。
到了唐代 , “明经科”成为了其科举考试的常科之一 , 与进士科同为最重要的科举考试科目 。 据《新唐书?选举制》载:“明经之别 , 有五经 , 有三经 , 有二经 , 有学究一经 , 有三礼 , 有三传 , 有史科” 。
【澳古说历史|唐代的科举考试都有哪些科目?都考些什么内容?,原创】唐初 , 明经科的考试内容以经学为主 ,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熟悉程度 , 选择相应的儒家经典进行考试(唐初的经学不再是五经 , 而是九经 , 这时他们将五经中的礼拆为仪礼、周礼与礼记 , 春秋拆做左传、公羊传与谷梁传 , 即《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易》、《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 然后以通经比例来决定等第 , 通五经者最高 , 通三经者次之 , 通二经者最次 , 而后分别授官 。
其中 , 通五经者 , 大经、小经皆须通(唐初 , 在定九经后 , 又将《礼记》、《左传》称大经 , 《诗》、《周礼》、《仪礼》称中经 , 《易》、《书》、《公羊传》、《谷梁传》称小经);通三经者 , 需通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二经者 , 需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 , 或取中经两部 。
澳古说历史|唐代的科举考试都有哪些科目?都考些什么内容?,原创
文章图片
同时 , 需注意的是唐初 , 除了会考九经 , 因唐初诸帝皆有自己喜欢的儒家经典 , 所以会额外增加一些其他的儒家经典来作为“明经科”必考内容 。 如高宗上元二年(675年) , 高宗下诏将《老子》列为考试内容;长寿二年(693年) , 武则天下令停试《老子》 , 改试由她自撰的《臣轨》两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