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端午节居然有二十多种叫法可谓“冠绝群节”,你知道几个?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端午节居然有二十多种叫法可谓“冠绝群节” , 你知道几个?
端午节 , 在农历五月初五 ,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端 , 古语中有开头、初始之意 , “五”与“午”相通 , “端午”也就是“初五” 。 据晋代人周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 , 俗重此日也 , 与夏至同” 。
经济日报|端午节居然有二十多种叫法可谓“冠绝群节”,你知道几个?
本文插图

端午节与上古时代的天象崇拜相关 , 由“龙升天”祭龙仪式演变而来 , 既涵盖星象文化内涵 , 也糅杂多种民俗风俗 , 从端午节的一项纪录中可见一斑——据统计 , 端午节叫法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屈原日、解粽节等二十多种 , 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 , 可谓冠绝群节 。
在漫长的历史中 , 端午节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 深受百姓追捧与喜爱 , 逐渐形成了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菖蒲等民俗 。 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端午节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影响 。 从历代诗词中 , 不乏端午节民俗作品 , 可以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
经济日报|端午节居然有二十多种叫法可谓“冠绝群节”,你知道几个?
本文插图

(资料图 , 新华社 郭德鑫 作)
刘禹锡观龙舟竞渡——“乱流齐进声轰然”
赛龙舟 , 作为端午节第一大习俗 , 与纪念屈原有关 。
“龙舟竞渡”在战国时代已成习俗 。 据说 , 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 , 被贬黜流放 , 哀于国亡 , 自沉汨罗江 。 听闻屈原投江后 , 当地百姓组织营救 , 争相划船进入茫茫洞庭湖寻找屈原 。 人们为了寄托哀思 , 在急鼓声中划独木舟 , 后来发展成了赛龙舟习俗 。
唐代诗人文秀作《端午》便点明了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节分端午自谁言 , 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 诗中观点言简意深——尽管后人不断祭奠 , 但屈原沉江的冤屈 , 却无法得到伸张 。
同为唐代诗人 , 以一首《陋室铭》闻名于世的刘禹锡 , 则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大场景 。 刘禹锡在《竞渡曲》中写道:“沅江五月平堤流 , 邑人相将浮彩舟 。 灵均何年歌已矣 , 哀谣振楫从此起 。 杨桴击节雷阗阗 , 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 , 螮蝀饮河形影联” 。 端午节 , 沅江上到处是彩舟 , 船桨拍打 , 鼓声隆隆 , 舟如蛟龙脊鳍摆动 。 刘禹锡还提到 , 也就是自屈原(字灵均)悲歌开始 , 竞渡成为一种习俗 。
宋明之际 , 也不乏描写端午节竞渡的作品 , 读来如临其境 。 宋代词人黄裳作《减字木兰花·竞渡》 , 写道“红旗高举 , 飞出深深杨柳渚 。 鼓击春雷 , 直破烟波远远回 。 欢声震地 , 惊退万人争战气 。 金碧楼西 , 衔得锦标第一归” 。 明代诗人边贡作《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 , 不知原是木兰舟 。 云旗猎猎翻青汉 , 雷鼓嘈嘈殷碧流” 。 由此可见 , 千百年来 , 赛龙舟一直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盛大习俗 。
经济日报|端午节居然有二十多种叫法可谓“冠绝群节”,你知道几个?
本文插图

欧阳修爱吃粽子——“五色新丝缠角粽”
中华传统节日自然少不了美食 , 端午节吃粽子 , 令人大快朵颐 。
据考证 ,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早期 , 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 , 称“角黍” , 主要用来祭祖和敬神 。 晋代之后 , 粽子开始成为端午节美食——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 粽子走上老百姓餐桌 , 不仅在民间盛行 , 更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地 。 依据饮食习惯不同 , 粽子也分北方咸粽和南方甜粽两大类 。
宋代文豪欧阳修喜好吃粽子 , 他在《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中记录了包粽子的“文艺范儿”:“五月榴花妖艳烘 。 绿杨带雨垂垂重 。 五色新丝缠角粽 。 金盘送 。 生绡画扇盘双凤” 。 端午之际 , 正是石榴花开的季节 , 石榴花红艳似火 , 杨柳被细雨湿润垂下 ,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缠绕出多角的粽子 , 煮熟了放在盘子里送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