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县|龙说夜郎丨民国几个兴义人的“持杖徒步”,让我们一睹“关索”之真容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龙说夜郎丨民国几个兴义人的“持杖徒步” , 让我们一睹“关索”之真容
关岭县|龙说夜郎丨民国几个兴义人的“持杖徒步”,让我们一睹“关索”之真容
本文插图

以文物立足 , 以史料为盾 ,
虎视牂牁 , 鹰瞵万峰 , 解读历史 。
兴义黄草坝老城 , 有一吕姓大户 , 世代名望德行 , 其中吕赞华是前清秀才 , 1931年接替何应钦大哥何应桢 , 任兴义县财政局长 , 1934年卸职后 , 无官一身轻 , 便与几个好友亲朋头戴毡帽 , 手拿竹拐 , 效仿当年徐霞客 , 沿滇黔古驿道云游 , 颇有几分今天贵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持杖徒步项目的味道 。 行至关岭县关索洞 , 留下一张珍贵的影像 , 让我们今天得以一睹“关索”之真容 。
据1982年版《安顺文物》记载 , 关索洞位于关岭城西南的大岩村 。 村后有孤峰一座 , 树木苍翠 , 山腰矗立白岩一壁 , 大岩村故名 。 白岩面对东方 , 与灞陵河对岸神秘莫测的红崖天书遥遥相望 , 岩高约五十余米 , 宽二十余米 。 岩下有洞口二 , 曰关索洞 。 细看这张照片 , 并未见及洞口 , 书中对此有记载 , 因岩口陷落 , 两旁泥沙垮塌 , 将洞门遮填 , 形成外高内低之陡坡 , 洞门因之不见 。 若要进入 , 须沿岩下斜坡下行十余米 , 方能到达洞内 。 作为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溶洞 , 洞内石柱高矮不一 , 林立如笋 。 洞顶石幔 , 如瀑倾泻 , 蔚为壮观 。 洞内有侧厅 , 通至西侧山后 , 相距亦不太远 , 游览时从西而入 , 从东而出 , 会更为有趣 。 照片上诸人笑逐颜开 , 猜测已览洞而出 。
关岭县|龙说夜郎丨民国几个兴义人的“持杖徒步”,让我们一睹“关索”之真容
本文插图

【关岭县|龙说夜郎丨民国几个兴义人的“持杖徒步”,让我们一睹“关索”之真容】关索洞(拍摄时间为1934年-1938年;照片来源:兴义收藏家 陈应秋
从照片可见 , 于洞外白岩 , 离地15米处 , 凿有高1米、宽3米之长方形崖面 , 其内横向阴刻隶书“关索洞”三字 , 每字0.8米见方 。 其侧面崖壁 , 离地13米处 , 横向阴刻隶书“啸天”二字 , 亦大如斗 。 “关索洞”三字其下左右 , 阴刻一联:“借地好安营 , 且寻求先贤往事;蓦天钟杀气 , 问谁是后起来人” 。 根据记载 , 洞内大厅高约二十余米 , 空间极为宽敞 , 可容数千众 , 确系“借地安营”之好地方 。 对联两旁 , 又附诗词和记事石刻 。 诗云:“此洞原来未得名 , 一经品题客心惊 。 红岩白水天秋碧 , 玉宇琼楼空古今 。 鸟道辟成新世界 , 马蹄踏破旧乾坤 。 数来不尽苍生感 , 我欲搔头问古人 。 ”红岩白水 , 即为今天毗邻的红崖天书和黄果树瀑布 。 另一侧有记事 , 云:“癸酉秋 , 余奉命驻关岭 , 批阅县志 , 载汉关索统兵驻此 , 扫荡苗蛮 , 民得安居 。 后人崇德记功 , 名之曰关索岭 。 然则今之乱臣贼子 , □□畴□(□部分文字缺失) , 诚能再有如关索其人乎?奚缀此联 , 以观焉后 。 ”
关岭县|龙说夜郎丨民国几个兴义人的“持杖徒步”,让我们一睹“关索”之真容
本文插图

关索洞内钟乳石(拍摄时间1982年;照片来源:《安顺文物》)
楹联、诗及记事题刻似为一人手笔 , 未有落款 , 推测出自1933年时任关岭县长林盛元(曾任黎平县长)之手 。 关岭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南 , 民国时期隶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兴仁专署) , 之前称永宁县(治所查城驿 , 今永宁镇) , 1915年废除 , 次年改名关岭县 , 治所迁至募役(今花江镇) 。 1950年治所才迁至今天的关索镇 。 按记事石刻 , 关岭县名来源关索岭 。 关索岭之由来 , 又源自关羽之子关索曾统兵驻于此岭 。 这个说法在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黔游日记五》中有记载:“由阁南越一亭 , 又西上者二里 , 遂陟岭脊 , 是为关索岭 。 索为关公子 , 随蜀丞相诸葛南征 , 开辟蛮道至此 。 ”姑且不论历史上是否真有关羽之子关索其人 , 即便在徐霞客这篇游记中 , 关索也仅仅提到两次 , 而作为镇宁与永宁分界的“中界高山”关岭 , 则有关岭铺、关岭桥、关岭守御所等名称 , 出现多达八次 , 因此关岭县名来源关索岭 , 应为后人断章取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