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杂志|还原传奇背后的钱钟书

来自:前线客户端
前线杂志|还原传奇背后的钱钟书
文章图片
清华大学图书馆
【前线杂志|还原传奇背后的钱钟书】钱钟书是著名学者、作家 。 他的博学广记已经成为一种传奇 。 凡是钱钟书的朋友、同事或学生 , 都会对钱钟书学问的广博叹为观止 。
前线杂志|还原传奇背后的钱钟书
文章图片
钱钟书与杨绛
据钱钟书的夫人杨绛介绍 , 钱钟书的博学多识 , 除了天赋外 , 更靠他超常的勤奋 。 钱钟书在北京学习、工作、生活的处所 , 处处流传着他勤奋治学的故事 。 在清华大学外文系读书时 , 钱钟书就以“横扫”图书馆著名,遍览中西新旧书籍 。 他自己喜欢读书 , 也鼓励别人读书 。 有时 , 他会向同学们介绍各类书籍 , 告诉他们这些书的插架所在 , 历历如数家珍 。 一次 , 曹禺和吴祖缃请他推荐一类英文书籍 , 钱钟书不加思索 , 提笔就写 , 一次列下了40多本相关书目 。
前线杂志|还原传奇背后的钱钟书
文章图片
钱钟书读书笔记
他的同学饶余威在《清华的回忆》一文中写到钱钟书时说:“他还有一个怪癖 , 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画下佳句 , 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 , 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 。 ”
杨绛为《钱钟书手稿集》作序时写道:许多人说 , 钱钟书记忆力特强 , 过目不忘 。 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 。 他只是好读书 , 肯下工夫 , 不仅读 , 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 , 还会读三遍四遍 , 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 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 , 也不易遗忘 。
1953年2月22日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成立 , 钱钟书成立之日起即调任文学所 , 从事西方古典文学研究 。 据50年代在文学研究所工作的一些同志回忆 , 他们每次进入线装书库 , 几乎都会见到钱钟书 。 钱钟书拿着铅笔和笔记本 , 不断地翻检书籍 , 不断地抄录、作笔记 , 许多线装书的借阅卡上只有钱钟书一个人的名字 。
前线杂志|还原传奇背后的钱钟书
文章图片
新林院9号院
从清华大学新林院9号院搬离之后 , 钱钟书屡次搬家 , 1977年立春 , 他们一家三口搬进了西城区三里河南沙沟寓所 。
钱钟书晚年几乎足不出户 , 全心治学 , 但是世界思想界的动态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 伦敦的《泰晤士报》的每周文学增刊 , 他是每期必看的 , 而且看得很细 , 所以一些新观点、新学说都逃不出他的视线 。
他的书几乎没有一部在重印或再版时不作大大小小的修改 。 他的《谈艺录》初版于1948年 , 到1984年再版 , 所作的补订 , 篇幅几与原作相等 。 补订本不但增加了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辨析和阐发 , 还大量吸收了西方新学科、新理论的成果 , 使这部30多年前的书当时依旧能够屹立学术前沿 。
钱钟书去世后 , 杨绛找出他的大量笔记 。 经反复整理 , 分出三类 。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 。 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 , 还有打字稿若干页 , 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
第二是中文笔记 。 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 , 大致不相上下 。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 。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 , 分八百零二则 。 这些笔记 , 已集结出版 , 向读者诉说着一代学人钱钟书甘愿寂寞 , 勤勉治学的故事 。
来源:综合《晚晴》杂志、《北京日报》、人民网等权威媒体内容
作者:陆杨
编辑:李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