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天鹅阅读:请坚持阅读这种信仰( 二 )


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我要说的第四句话是: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
阿根廷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 , 他曾经说: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天堂?也许有 , 也许没有 。 如果没有 , 也没有那么严重 , 因为我们还有书在 。 为什么不能把阅读作为一种宗教行为来看待?完全可以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信仰 。
阅读要有讲究
个性化在阅读中的意义
个性化是阅读的关键以前我们只谈阅读不谈如何阅读 , 即使谈阅读 , 也没有人注意个性化在读书过程中那份举足轻重的意义 。
很多人读书 , 但未必会读好 , 读不好的原因就是读书方面全然没有个性 。 我曾经在北大课堂上说过一句话 , 读书也有一个拒绝同类书的问题 。 什么意思?当一本书流行 , 你要学会有选择地拒绝 , 你读我未必读 。 做文章最忌讳的是雷同 , 读书最忌讳的也是雷同 。
读书要有个性 。 道理非常简单 , 一群孩子走在一条路上 , 他们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 。 另外一个孩子 , 走在一条没有人走的路上 , 他看到的风景一定是不同的 。 他就有话语权 , 他的知识就有独特性 , 而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
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书 , 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 。 知识有时候是欺人的 , 无驾驭意识 , 知识就成为一无是处的石头 。
一个好的读书人读到最后可以达到一个境界 , 知识有如漫山遍野的石头 , 他来了 , 轻轻一碰 , 那些石头好像受到了点化一样 , 变成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 , 在天空中奔腾起来 。 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
阅读书本要选择有效地切入文本的视角
无论是孩子 , 还是成年人 , 都要有自己的读法 。 一本书有各种各样的读法 , 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 。
举一个例子 ,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个短篇小说叫《凡卡》 。 小孩在鞋匠店里当学徒 , 给爷爷写了一封信 , 讲自己当学徒的苦难经历 。
我问孩子们 , 这篇小说写的什么?一个小男孩毫不犹豫地说 , 这篇小说写的是沙皇俄国残酷的统治 , 是对沙皇俄国的血泪控诉 。 这个回答对吗?我们不能说他错 , 因为契诃夫的小说确实带有对社会现象强烈的批判性 , 不能排除他对这个社会现象的抨击 。 但是如果只是这么去读这个小说 , 我认为有问题:如果这篇小说关于这个小男孩在鞋匠店里当学徒的苦难经历 , 不是以小男孩写信的方式写出来 , 而改为作家本人直接写出来 , 世界上还有小说《凡卡》吗?肯定没有 。
这篇小说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 , 小男孩写完信后 , 把信放在信封里 , 把信封放在信箱里 , 信封上没有爷爷的地址 , 只是写了一行话:乡下爷爷收 。 这是一封永远不能到达的信 。 如果这个小说没有这样一个细节 , 请问这个世界上还有小说《凡卡》吗?大概也没有 。
这个细节就是“眼” , 如果我们读一个作品不把“眼”读出来 , 那就不能说你已经读懂了这个作品 。 所以我说阅读要选择最佳的切入文本的视角和角度 。
谈谈我读书的经验
我的读书经验被我总结为:发现并发展别人未展开的动机 。
坦率地讲 , 我经常在看他人作品的时候受到启发 , 然后我立即着手把它变成一篇小说 。 这不算抄袭、模仿 。 一个作家当时写东西的时候 , 他可能没有想到这个地方有文章可做 。 我发现了 , 并且发展了他没有展开的东西 , 这个东西就是我的了 。 看书 , 要在别人的书里面“偷”东西 , 他放在那里 , 他没有使用 , 我完全可以拿过来用 。
比如我读过契诃夫的一本书 。 契诃夫生前有一个习惯 , 就是他突然想到一个词 , 或者一个短句 , 会马上写到本子上 , 也许以后就能变成一部短篇小说或者长篇小说 。 契诃夫去世之后有人把它整理成一本书 , 就是一些词或短句 。 其中有一句话特别好 , 如果契诃夫活着的话 , 也许这句话会写成一本小说 , 可惜他去世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