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新发地疫情源头待解 冷链物流还靠谱吗?( 二 )


几个主要环节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步骤 。 兰洪杰介绍 , 一般在固定的点位上不易出现漏洞 , 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时如果使用的是人工 , 可能会被污染 。
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 但是监管、标准等配套设施还远远不够完善 。
一名长年在新发地进货的水果商说 , 很多大批发市场抽检农产品并不严格 , 多数使用简单仪器查一查农药重金属残留 。 商户找冷链物流 , 也习惯哪家便宜找哪家 , 那些运货员健康证都不保证每个人都有 。
还有一种食品安全风险来自冷链断链 , 也就是并没有全程按照规定的温度来运输和保存 。 水产品、蔬菜、水果、乳制品、肉类等食品需要的温度各不相同 。
在大型农贸市场里 , 装卸搬运的过程离全自动化还很远 , 最后还是由相对便宜的人工完成最后一步 。
兰洪杰考察过几十家与冷链相关的物流企业 , 还有批发、零售环节上的超市、农贸市场 , 得出结论:严格的食品全生命周期全程冷链非常难实现 。
而这个问题 , 近年来几乎每一篇谈及冷链物流发展不成熟之处的文章里 , 都会在醒目的位置指出 。 中物联冷链委在《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9)》中指出 , 冷链物流行业有5个主要问题:部分地区冷链基础设施失衡;大部分农产品产地在冷链最初一公里配套设施不足;一线城市冷库供不应求 , 三线城市却有过量的苗头等 。
不了解冷链的人会好奇 , 只是把食品塞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冰箱里 , 除了电费和大冰箱还有什么投入 。
事实上 , 冷链并不是用泡沫箱加上冰袋把货物从产地运到市场的简单过程 。 比如在冷库里先要按照流程完成一道冷加工 , 冷藏和冷冻物品要分开 , 最后再放进冷库的大冰箱冷却间和冻结间里 。 冷藏车里也有制冷机组、隔热保温的车厢 。 产品有零担、有整车运输 , 零担类似于货物要拼车 , 怎么不让产品互相污染 , 如何尽快让拼车的乘客们凑齐整 , 也是一个考验 。 走到消费者面前时 , 之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冰袋加泡沫箱 , 是因为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没能解决 , 所以选择了传统的办法 。
冷链物流怎样才能更安全
据报道 , 在新发地市场检测出的病毒基因序列和目前公开的欧洲病毒基因序列较为相似 。 这一发现把关于冷链物流携国外污染的货品进入国内菜市场的猜测推向更高热度 。
据美国食品协会预测 , 中国进口食品消费量年均增速将维持在15%以上 , 2019年 , 中国已成为最大的食品进口国 。
境外食品进入国内 , 第一道防线就是海关 。 中物联冷链委介绍 , 中国海关具有完备严格的安全防控措施 , 共有三道关保障进口食品质量安全 , 包括对华出口食品国家和地区准入关、境外输华食品生产企业注册关、输华食品进出口商备案关 。
这些关卡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继续运作着 。 自6月17日起 , 中国海关暂停德国1家猪肉屠宰及其分割、冷藏企业的产品输华 , 是因为这家猪肉屠宰企业确认发生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 。 由于美国泰森公司近日发生了员工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 , 自6月21日起 , 海关总署也暂停了该公司的禽肉屠宰产品输入中国 。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宋悦谦介绍 , 今年2月以来 , 部分海关对部分商品已开始进行抽样核酸检测 , 结果皆为阴性 。 目前 , 全国海关对来自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生鲜冷链产品均开展新冠病毒风险监测 。
兰洪杰提到 , 这次新发地暴发疫情 , 提示我们应该制定好批发市场的物流改造升级计划 , 做好食品安全检测 , 必须通过批发市场这一关严控食品安全 。
兰洪杰提到 , 应该做好物流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和冷库改造;尤其应提高信息化水平 , 用大数据保障食品全流程可追溯;要将关于冷链、食品安全的各类国家标准、地方性标准等坚决贯彻执行下去 。
目前标准制定得很快 , 行业发展很快 , 但是执行得并不到位 。 兰洪杰说 。
中物联冷链委建议 ,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不健全 , 标准涉及技术面广 , 管理部门多 , 各方协调难度大 , 导致在制定过程中出现重复矛盾、发布后推广实施效果不明显、缺乏高效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等问题 。 不同的行业标准在操作环节上缺乏兼容性与衔接性 。
研究人员介绍 ,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 在标准化方面与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
疫情面前 , 危中有机 。 中物联冷链委提出了12条推动冷链物流产业成长的建议 , 其中提到 , 要借此机会强化对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 推动集约化管理 , 减少人与货物的接触;要提升企业的组织力和数字化能力 , 用科技推动行业完成全程可追溯、可视化的工作 , 更好地进行资源调度 。
【新发地|新发地疫情源头待解 冷链物流还靠谱吗?】多位专家在多个场合强调 , 归根结底 , 污染了的环境想要致人患病 , 还是因为接触污染物的身体部位触碰了口鼻 , 在执行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上出了问题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胡宁 实习生 胡路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