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网|李志刚:在中国创业复制美国模式行不通了


前瞻网|李志刚:在中国创业复制美国模式行不通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李志刚来源|新经济100人(ID:qiyejiagc)
过去 , 中国互联网长期被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大巨头把持 。 如今 , 以美团、今日头条、拼多多为代表的三股新兴力量日益崛起 。
这些新巨头都没有全盘复制美国的模式 , 而是结合中国特有的商业环境成长起来的 。 而我近期与一些CEO交流的时候 , 发现他们还有着这样的误区:想着如何复制美国模式到中国 。
每当CEO问起这样的问题 , 我都会当即告诉他们:复制美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 不过CEO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 , 这其中有着历史原因:互联网在美国诞生 。
20年前 , 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基本上是copy雅虎的 。 Facebook于2004年诞生 , 随后2005、2006年期间中国诞生了几百家社交网站 。 所以说中国的创业公司复制美国模式是有历史渊源的 。
10年前 , 中国创业者一创业就形成这么一个规律:我要山寨美国 , 或者说我对标的美国公司是什么 。 而投资人问CEO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模式美国有没有对标?」如果创业者回答「没有」 , 那么资本便失去了兴趣 。
因此 , 从创业者到资本都形成这么一个惯例 , 美国有的中国一定要有 。 延展到后面 , 很多中国公司的估值都是对标美国的估值来算的 。
2015年是我认为的一个分水岭 。 2015年前后 , 新巨头美团、拼多多、今日头条崛起了 。 2016年 , 我写了一篇趋势文章 , 标题就叫《趋势|为什么山寨美国在中国行不通了?》 。
从大背景来说 , 中美创业的格局在2015年之后是一个分水岭 , 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中美国情以及商业环境的根本不同 。
1中美的差异性
中国与美国完全不同 , 历史不同 , 体制也完全不同 。 从商业背景来讲 , 美国的现代商业启蒙元年是1886年 , 洛克菲勒、美国铁路公司、卡耐基等等都诞生于1886年前后 。 而对于中国商业史来说 , 1992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 从90年代到现在也才30年的时间 。 一个130多年 , 一个30多年 , 从时间角度来说的话 , 历史差距很大 。
由于商业历史的差异性 , 中国社会与美国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 。 有的模式在中国行得通 , 但在美国却不行 。 美国专门做电商的平台 , 有名的只有亚马逊和ebay , 而中国 , 有阿里、京东、拼多多以及一堆新诞生的社区团购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公司 。 美国的商业史已经有100多年 , 传统零售业非常发达 , 所以创新的机会有限 。 中国的商业史才二三十年 , 未来还会诞生新的公司 。
此外 , 中国与美国的国情 , 例如人口情况 , 也存在巨大不同 。 中国的人口高度集中 , 而美国比较分散 , 许多城市人口只有几十万 。 而中国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有15个之多 。
商业要和人结合 , 特别是线下的实体商业要与人口聚集地结合 。 由于中美人口聚集情况不一样 , 未来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模式与美国基本没什么关系 。 美国有的中国可能会有 , 美国没有的中国也会有 。 美团、拼多多、今日头条的崛起就是典型案例 。
2新巨头的崛起
美团早期是CopyGroupon的 , 但是后来跟Groupon完全不一样了 , 并且团购本身在2010年、2011年左右王兴就已经做了很大的改革 。
Groupon是典型的高举高打 , 高额的初创费、办公费用、管理费用导致了它对商家的提成佣金非常高 , 结果这个公司慢慢地消失了 。 美团2012年的时候 , 王兴提出团购「三高三低」的理论 , 他对团购的理解更加独立 , 甚至和Groupon背道而驰 。
美团定位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服务为此 , 公司做到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的定位 。
后来王兴在团购的基础上开始拓展更多业务 , 与Groupon进一步分道扬镳 。 他拆分出一个T型战略 , T型战略就是一个垂直的战略 , 把一个公司拆分出来 。 猫眼电影是第一个 , 后来这个公司也市值百亿港币左右 。 再后来酒店旅游也被拆分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