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热背后的冷思考 小心“掌上明珠”变“烫手山芋”( 二 )


另一个原因是基金规模庞大 , 为选股运作带来难度 。 有分析人士表示 , 在成立之后 , 超过百亿元的基金资产净值会使得基金经理在考虑产品稳健运作的基础上进行大而全的布局 。 而近年来 , 市场结构行情明显 , 多数涨幅明显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几个主题当中 。
“名不副实”魔咒如何破
“其实爆款基金运作背后 , 影响其业绩最核心的并不是规模 , 而是基金经理以及基金管理人的投研和风控能力 , 对于一家具备高质量投研团队的管理人而言 , 大规模的产品也同样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表现 。 ”一位公募基金资深从业人士直言 。
前述南方大型公募内部人士也指出 , 对标海外资管市场来看 , 随着未来国内公募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 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新发产品即成爆款基金有望常态化 , 绩优基金保持较大规模运作也不会鲜见 。 而此时也越发考验基金公司投研团队的整体实力 。 若机构整体投研能力不佳 , 即使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再强 , 能够管理的规模也有限 , 超负荷工作只会让基金经理分身乏术 , 给投资者带来的服务体验也不佳 。
同时 , 他还补充表示 , 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更多还是要强调适度 , 否则不仅要在优质资产有限的市场背景下挑选更多标的 , 还要预留充足的现金以备赎回和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问题 , 因此也有部分管理人在新发产品时设置了募集上限 。
而除了强调基金公司提升整体的投研能力外 ,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 , 爆款基金成立 , 也代表着基金公司一份责任的开始 , 应真心实意为投资者创造回报 。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感慨道 , 新发产品成为爆款基金 ,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 , 是彰显实力和提升规模的重要方式 , 然而 , 若未能在长期展现出优秀的业绩 , 甚至出现了明显的亏损 , 就很容易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 , “掌上明珠”变“烫手山芋” , “美名”变“骂名”也不过是短时间内的事情 。 部分2015年股市高点成立的部分爆款至今仍在1元面值以下 , 份额也遭遇大面积净赎回 , 就是很好的例子 。 因此 , 爆款基金频现的同时 , 基金公司也需修炼好“内功” , 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 。
【|爆款基金热背后的冷思考 小心“掌上明珠”变“烫手山芋”】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孟凡霞 刘宇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