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评论|爆款基金之风弊大于利,损害行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插图
【蓝鲸财经|评论|爆款基金之风弊大于利,损害行业可持续发展】
少数公司在额手相庆 , 大多数公司却五味杂陈 。 近年来 , 爆款基金频现的背后 , 基金业的生态存在加速恶化的危险 。
6月13日 , 南方成长先锋基金成立 , 首募规模超321亿 , 成为年内首发规模最大的基金 。 此前 , 易方达均衡成长于5月22日成立 , 首募规模近270亿元 。 上述单只偏股型基金两三百亿的规模 , 已相当于很多基金公司旗下全部偏股型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的总和 。
但是 , 这种没有限制首发规模的超大规模基金 , 有点类似于体型臃肿的肥胖症患者 , 会引发一系列影响身体健康的并发症 。
一方面 , 在投资运作过程中 , 它们的建仓和调仓难度都远大于正常规模的基金 , 业绩和运作风险也往往会受到影响 , 不利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
另一方面 , 由于爆款基金能给基金公司的股东和高管们带来立竿见影的巨大短期利益 , 基金公司在发行新基金时 , 往往会克制不住诱惑 , 刻意淡化风险、夸大收益 , 甚至涉嫌违法违规 。 前段时间 , 中银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与监管法规相冲撞的问题 , 实质便是上述心态下的不正常现象 。
在爆款基金的效应下 , 基金业的心态在局部变坏 , 部分基金公司追求一夜暴富的欲望快速滋长 , 并对全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的理念构成侵蚀 , 需要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 。
爆款基金现象愈演愈烈
近几年 , 爆款基金经历了由业绩和品牌推动 , 向营销推动的急剧转变 , 领头者是东证资管 。
在陈光明负责管理东证资管期间 , 东证资管通过长期对投资风格一致性的坚持 , 凭借优秀的中长期业绩 , 积累了良好口碑效应 , 令东证资管一度成为金字招牌 , 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持有人一路跟随 。
陈光明离职之后 , 销售出身的任莉接任总经理 , 东证资管的风格悄然转变 。 彼时 , 尽管陈光明已经自立门户 , 创办了睿远基金 , 但东证资管依然成功地利用陈光明的余晖发出了一只又一只爆款 。 遗憾的是 , 后陈光明时代的东证资管已难以复制过往的业绩去回馈痴心的持有人 。
继东证资管之后 , 2018年1月16日 , 兴全合宜单日募集近327亿元的首发规模震惊市场 。
在兴全合宜成立后 , 兴证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全力打理 , 在头两年的封闭期内 , 取得了约16%的累计收益率 , 比同样由他管理的兴全合润要明显逊色 , 也明显不如乔迁、陈宇等年轻基金经理管理的兴全商业模式和兴全优选等 。
兴证全球基金公司一向在私下颇受业界同行认可和尊重 , 为什么也发爆款?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事后多次表示 , 兴全合宜的超大规模并非公司主观追求所致 , 而是当时市场热情让他们始料未及 , 所以才没有限购 。 2020年1月底 , 在两年封闭期到期后 , 兴全合宜打开了赎回 , 但一直没有开放申购 。
然而 , 无论有意或无意 , 爆款基金给东证资管和兴证两家基金公司带来的丰厚管理费收入效应早已让业界眼红心热 , 引得其他基金公司纷纷仿效 。
秉承2000年基金黑幕中主角之一马庆泉的基因 , 广发基金在历史上向来生猛激进 , 这次也迅速冲到了前面 。 2020年1月春节前 , 凭借去年比拼业绩排名成功所带来的光环 , 广发基金发行成立了科技先锋基金 , 单日吸引逾900亿元的认购资金 。 按8.68%的比例配售 , 首募规模79.09亿元 。
2020年2月24日 , 在今年以来的高点附近 , 广发科技先锋打开申购赎回 , 很快乘势吸引了巨量净申购 , 2月26日起限制大额申购 。 3月31日 , 该基金规模已激增至241.89亿份 。
5月22日 , 易方达均衡成长成立 , 首募规模近270亿元;6月13日 , 南方成长先锋基金成立 , 首募规模超321亿;6月15日 , 由明星基金经理张坤掌舵的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发行 , 募集上限80亿元 , 其单日获得350亿元申购 , 一天结束募集 。
推荐阅读
- 中油财经网|局势变了!5月,中国成德国最大出口目的地,美国降第3……
- 银鹭|康师傅华润参与竞购银鹭?雀巢回应“不作评论”
- 雀巢|康师傅华润参与竞购银鹭?雀巢回应“不作评论”
- 环球老虎财经|光伏龙头福斯特再创新高,高管却套现34亿!
- 阁屋财经|又一“民族品牌”辉煌不再?曾家喻户晓,被外资收购,现走下坡路
- 点掌财经|捞钱的日子又来了!牛市2.0?
- AI财经社|上市即巅峰?中芯国际三个交易日市值跌去近千亿,被疑中石油第二
- 期汇金|百味财经:油价因担忧新病例急升而下跌
- 蓝鲸财经|赛福基因完成数千万元Pre-B轮融资,助力诊疗一体化新布局
- 财经涂鸦|TCL科技的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