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有多少网民有自己写文章出书的理想

受邀题。我想这个问题,不在于多少人想出书,你大街上拉个人,估计十有八九都想出个书、拍个片子啥的,关键在于,谁有这个能力出,出了书谁看。比如,你问我想不想写文章出书。我会说我想啊,我曾经做过文青,写过多少风花雪月,我现在还可以写运营案例,产品案例,可是,我真的有时间写么?写出来卖给谁啊?
■网友的回复
和浮躁无关,肚里真有货,这么想是应该的。少数跟风投机分子怀着不可告人(昭然若揭啊其实)的目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网友的回复
有理走遍天下,没理怎敢写书???!!! 我在2012年出版了第一本书——《越玩越炫的扑克魔术》,那一年,我21(有木有瞬间暴露年龄),比我原计划晚了一年,在此往前一年,我教了一个叫李宛儒的学生魔术,后来吉林科技出版社编辑刘宏伟大哥也是通过她联系到的我,再往前一个月,刘宏伟大哥本来是要与国内某知名魔术师(你们猜吧,肯定不是谦爷)合作的,但是该魔术师架子太大,于是就有了我的机会。有人说,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但那时我真的没准备好,匆忙之中便出了人生第一本书,也赚了稿费,也收获了名气,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刚上大学时,对大学充满了失望,由于与学院党委书记的争吵,成绩再高也拿不到奖学金,获得奖项再多也没办法保研,人生充满灰暗,后来,遇到了高路老师,我觉得自己依旧幸运。在高老师的一次思维训练课堂上,她要求大家画100个身边的事物,我画了100个形态稍有区别的长方形,高老师非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当着全班拿出我的作业表扬起来,说我是个“有想法的人”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思维是多么重要。在出版完第一本书后,我觉得应该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既然我是个“有想法的人”,为什么不能做些“有想法的事”呢,于是乎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二本书《淹死那条鱼》,也就是接下来需要探讨的出书条件,那就是一定要有“理”。
心“理”上的承受
想出书的人一定是先有出发动机的,所以说心理是先决条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你萌生出一个新奇的想法与身边认为值得信任的朋友讲时,他们会摇头晃脑地一再否定,最后你心灰意冷放弃了这个念头,谁知不久后有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并加以实施,最后得名也好得利也好总之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此时你懊悔不已。说实话,这样的事我经历了不少,比如说几年前当我看到快递员派件时扫完码还要发短信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能出一个扫码就发短信的机器呢?当我与“值得信任的人”探讨时,他说“如果你能想到,别人为什么想不到?肯定是无法实现啊!”通过他的“指正”我放弃了那个念头,而事实上,那个软件两年后才被研发出来,我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加以实现呢?之前还有个关于某宝试衣服展示的软件,提出后也是遭到了否定,后来啊……额,扯远了,回到正题上来,在我决定要出第一本书的时候,寝室同学玩着游戏头也不抬地马上投来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嘲讽,“你要能出书,我就能成作家,我就能出款游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教训,我知道,这个我一定要坚持,哪怕是为了证明给那个同学看,最后我的书出版了,他依旧是在宿舍玩游戏。“炒掉”清华的陈丹青老师曾经对我说过:“当你抱怨身边的事情不够公平的时候,证明你还不够牛逼,等你真正牛逼时,你就会发现这些事根本不会困扰你。”
所以我认为,想要出书的首要条件,是迈过心理那道坎,你必须承受自己努力很久最后可能书籍不会出版,你自认为漫天飞扬的文笔在出版社编辑面前就是一坨又一坨满天飞的狗屎,你的书即使出版后销量也不会如你所期,网站上对你的书籍一片骂声,身边的“朋友”对你的成就毫无看重甚至心怀嫉妒……什么?这些你都能承受的住?很好,那么你可以看下一段落了。
生“理”上的坚持
看到这个小标题我猜你会感到意外,出书是用脑的,怎么会和生理扯上关系?首先,我要纠正你一下,因为用脑也是属于生理消耗的一部分,其次,写书真的要靠双手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啊。《淹死那条鱼》,我写了一年半,经历了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也经历了从早到晚不同时间段的变化。你会说,不写书我也会经历这些啊,是的,但是你要考虑我在这些时间内绝大多是时间都是在做功的,冬天,由于屋里气温低,双手必须不停地敲打然后不断放到被窝里搓动发热,不然双手没一会儿就会失灵;眼睛连续盯着电脑屏幕工作十几个小时,期间只有上厕所和吃饭是不看电脑屏幕的;别以为上厕所就闲着了,我有个随身带着的小本,有想法了就会记录一些,有时候在厕所一蹲就是个把小时,起来时腿都麻了(不建议大家这么做,时间长了会得痔疮的),出门也会带着小本本,想点记点,目前已经写满好几个本子了……熬夜写书对我来说就是家常便饭,视力由原来的5.0,5.1下降到了现在的5.0,5.0(开个玩笑,不要骂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视力这么好),目前肩周炎、颈椎病也来了,血糖也高了,头发也由原来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变成了“四周铁丝网,中间停车场”的造型,目前只能剃光头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出书需要三校三审,每一次的改稿都是折磨,因为你需要每字每句去检查你自己的习惯用语,伴随着输入法的联想记忆,经常会出现“手指”变成“手纸”、“魔术”变成“莫属”等错别字,“是”“事”、“的”“得”“地”地混乱使用就更别提了,还记得第一本书的出版社第二次让我改稿时,我几乎发飙,“你们的审稿人员不看稿吗?我都改这么仔细了为什么还要让我看?”最后编辑发来了他们的改稿文件,里面的错别字像是一块面包上落满了苍蝇那样密集得排列着,我还哪敢说“自己的面包是新鲜的”,只好乖乖地修改了。正如我《淹死那条鱼》中所说,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即使是到最后,我的第一本书还是被李大冲同学发现了有错别字……
物“理”上的支撑
这里是为了适应标题,所以在理上面加了“”,正常来讲应该在物上面加“”,因为此物理非彼物理,这里所说的是物质条件,说白了就是钱,我的出书路线和别人不同,一般都是自费出书后出版社看好申报计划给作者稿费,而我相反,在第一本书获得了稿费后选择自费出书,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这里不便细说具体原因,大家就当做是老陶的任性吧。当然,如果是出版社支付稿费和版税,那么这条你可以跳过不再看了,如果是没有稿费或者自费出书,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是否愿意在自己努力过后得不到经济上的回报,当然,你会说有名气跟着你愿意,那么自费出书就可能是赔钱也赚不到吆喝。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一下,不是名人自费出书有没有赚钱的,就我目前来看,《淹死那条鱼》没有大赚,但也没有赔的很惨,这也要多亏我的母校沈阳市翔宇中学以及任守彬校长,母校的大批量购书缓解了我经济上的压力,也支撑了我梦想前行,老陶也才能在这闲情逸致发这篇文章。
好的,如果你说,哥不差钱,哥有情怀!那么哥,请坚持你那份情怀。正常自费出书是要花费几万块钱的,其中包括出版社的管理费(国家禁止买卖书号,原来叫书号申请费)、印刷费、运输费、铺货费用等。当然,你写书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是没算在内的,一年多的吃喝拉撒睡,营养品、补品、种头发费用没人管你。
整“理”上的归纳
这个标题可能不是太恰当,因为每个人出书的内容不同导致形式也不同,将“整理”换成“文笔”会好一些吧。为什么现在才开始说书的内容部分?因为我觉得一本书的构思、撰写再到出版销售是有个过程的,如果前面的三个“理”你都没有,那么即使你的文笔再好,也只不过是孤芳自赏罢了,这就是先有鸡窝再找鸡(注意区分)去下蛋,还是先有鸡再去搭鸡窝的问题。
为什么我要用到“整理”这个词,因为我第二本书《淹死那条鱼》可以说是对思维方法的探索,老陶承认自己很有才,但是还没厉害到可以创造出一门学科的地步来(也许将来会,但目前还没厉害到那个程度),于是乎我选择了另一种更容易实现的的方式,将收集来的资料按照由浅入深的思路整理好,配上自己手绘的生动形象的插图,形成一本让人读着趣味横生而又能够有所启发的书籍,当然,这本书中也有相当部分的原创内容(为了解释不是抄来的我是要多辛苦)。当然,我的这本书属于偏绘本风格的书,所以需要整理归纳,其他形式可能要用到的就是你那敏锐的才思,和如有神的落笔了,这方面我要承认,自己的文笔很差,即使写了两本书也如同在和人说话聊天,书面用于较少,包括从这篇文章中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之乎者也”并不是我的风格,有时候,我不谦虚地想,万一这也是一种优势呢?
道“理”上的启示
老陶以为,一本书的出版发行,于作者,是心态的满足与物质上的鼓励,于读者,却是精神上的愉悦与生活上的启迪。我的书不敢说给人们以启发,但起码是在思维方式上的一次探索,鱼为什么会被淹死?鱼是怎么被淹死的?你的大脑里是否也有那么一条鱼?如果说你把这本书当成了连环画来看或者是读完后置之不理,那么我认为自己真的很失败;可如果说有一天你在处理某件事时想到了老陶书中的一个故事或者在记忆某种事物时应用到了老陶书中的某个方法,那么请让我知道,我会很欣慰,证明我“毁人不倦”的本事增长了。
那么说写小说的一定要要传达了什么大的人生道理吗?不见得,恐怖小说让读者有精神上的紧张刺激、幽默笑话让读者有心理上的高度愉悦、心灵鸡汤让读者有灵魂上的生化与归属,这些都属于“道理上的启示”,为什么国产文化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商业化太严重,一些作者为了快速见到经济利益而忘却了创作的最初动力。这里不得不提《海贼王》(当然不提也行,因为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所以小任性一下),尾田在创作时只打算出一二百集,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我相信每个看到路飞的小伙伴都会燃起自己的斗志,这样的具有道理上启示的作品让人看了多么激动啊!当然,也有不满的地方,就是为什么一个多弗朗明哥你要打出去100多集啊!
扯得有点远,往回收一收,好的,这里简单提一下书籍定价的问题,一本书的定价究竟在哪?我们卖的是纸与墨吗?当然不是,我们卖的是思想(好高端,此时应该有慷慨激昂的音乐响起——bang~bang~bang~)!我有一本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看完之后在整理方面的确有所提升,一百页的书卖40块钱,你问值吗?我会告诉你,值!非常值!因为这本书,我少丢了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总之我觉得这本说对我来说价值很大。《淹死那条鱼》我花费了500天,平均每天6小时来算就是3000个小时,不用多,按照肯德基的标准给我补助每小时10块,那么我就应该有30000元的消耗,加上书籍出版的45000元费用,首印3000册,去掉给出版社存档、铺货、赠送、损坏共500册,那么还剩2500册,也就是说书的定价应该是75000元除以÷25000册=30元/本;还有一种不科学的算法,100个人当中有1个人因为看到我的书书受到了启发并获得了3000元的利益(比如需要记一个重要客户需要记电话号码时名片找不到了而你用书中的记忆方法记了下来;再比如你的孩子在课堂上讲了一个书中的故事受到老师喜爱而你不用再给老师走后门;当然,少丢3000元也算),那么每本书的定价也应该是30元。而我更倾向于后者不科学的算法,因为书的价格在于其价值,而不是材料成本,这和画画与做设计是一个道理。
情“理”上的帮助
出书的最大问题就是销售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出版社在制定出版计划前会先考察市场一样,个人出书如果“一厢情愿”就会出现书籍卖不动的问题,这个时候亲朋好友的“情理”优势就要发挥出来了。如果你是个人自费出书,没有朋友的支持,你会赔得一塌糊涂。老陶是个很高傲的人,微信朋友圈从不转发与自己无关的内容,而新书一面世便收到了朋友圈铺天盖地的点赞与转发,有些朋友一下买两本、五本、甚至十本,有的朋友买过一次又买一次,有的朋友不惜余力推荐给他们的朋友,有的朋友很久不联系突然之间跟你说话不是借钱也不是他要结婚,而是要买书!这就是“情理上的帮助”的力量,没有亲情、爱情、友情,你拿什么支撑销量?当然,大家的支持也是需要看到你的努力的,你不能隔三差五地群发要红包遭拒就说你的朋友不懂情谊吧?
我为什么要说出书和你的交际圈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和这个人不熟,他很难在可选A和B时选择你这个C,他可以买《三体》也可以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为什么要买我的《淹死那条鱼》?前一阵在东北大学贴吧推广自己的新书,遭来一些实力与经验弱得很但喷出来的嘲讽杀伤力极强的学弟学妹们的“支持”,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给他们每人发30块钱,还有人说我往贴吧里发广告不道德,后来,管理员删了帖……负能量结束,正能量来了,帖子发完马上有人安慰我“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人”、“乱喷的人网上是英雄,生活中是狗熊”、“有些傻X生活中碌碌无为,一旦看见有人努力付出了就打鸡血一样站出来讨伐你为什么比他强”(最后一句是我自己说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