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故事|谥法严谨、谥号多样的宋朝,怎样使官员“赢得生前身后名”?


导语:谥号文化是我国政治文化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生者给予死者的盖棺定论 , 是对死者一生是非功过的最权威评定 。 官员谥号 , 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一生 , 还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时局 , 更可以从中获得仁义道德等传统文化 。 赠谥程序自先秦时期便有先例 , 如依爵赠谥、以官品给谥等标准 , 发展至宋代逐渐形成定制 , 有了严格的标准和流程 , 对百官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本篇文章就将从、议谥过程、政局变动谥号的特征这三方面来进行讲解宋朝的谥号文化 。

随风故事|谥法严谨、谥号多样的宋朝,怎样使官员“赢得生前身后名”?
本文插图

大宋旗帜一、宋代官员给谥资格和程序
官员谥号是国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或用来褒奖终身功勋卓著之良官 , 或用来鼓励有特殊立功表现的官员 , 或用来惩戒批评某个问题官员 。 并不是每一个普通官吏都可拥有授予谥号这项殊荣的 , 而是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资格 , 且必须严格遵照规定的谥法 。
1、 宋代官员给谥资格
谥法中最突出的观念就是"别尊卑" , 即指只有官品达到相应等级的官员才能获得给谥资格 。 宋代谥法大抵以职事官三品为界 , 但上限有所浮动 。 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 , 赠官增到三品以上也有资格得谥 。 职事官虽是一种文官官阶 , 但史实中又出现"文武官"、"节度使"字样 , 可见该谥法对武官来讲仍然适用 。
但宋代也出现过不少非正三品以上官员得谥的情况 , 称为特赐谥 。 这于褒奖战争中的忠勇之士最为常见 , 一般出于某种特定的政治需要 , 如南宋战争频仍 , 朝廷为了激励将士出生入死便多用此制 。 因此综上所述 , 宋代官员获得谥号有两种途径 , 要么是官品需达到相应等级 , 要么得立下过赫赫的战功 。

随风故事|谥法严谨、谥号多样的宋朝,怎样使官员“赢得生前身后名”?
本文插图

宋代文官形象
2、 宋代官员给谥程序
官员在具备给谥资格后 , 给谥程序共分为四个环节 , 亲属请谥、众官议谥、天子定谥和天子赐谥四个环节 。 请谥是首要的环节 , 就是具有得谥资格官员的亲属同僚等 , 在其死后未下葬前 , 向朝廷提供行状以申请谥号的行为 。 行状是议谥的重要参考 , 记录了死者生前的信息和事迹 。 这个规定使有善状者一个积极申请流芳百世的机会 , 但是也给了生前行恶者一个避免遗臭万年的逃避机会 。
议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 指礼院众官依照谥法 , 结合死者生前功过进行讨论并拟出官员谥号的过程 。 《宋会要辑稿·礼》中记载:"尚书省考功 , 移太常礼院议定 , 博士撰议 , 考功审覆 , 判都省集合省官参议 , 具尚书门下 , 宰臣判准" 。 而考功则需"索取自出身至赠官以来行状三本" , 参考依据十分翔实 。 不仅如此 , 议谥官在议定谥号时也有约束:"如谥不以实 , 曲徇私情 , 或报仇偿忿 , 横加恶名 , 即依选举不以实论罪" , 保证了议谥过程的客观公正 。 除此之外 , 还有官给酒食、禁止受贿等规定 , 更加规范 。
定谥是第三个步骤 , 礼官议谥完毕 , 将拟定谥号上呈皇帝 , 最终确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 但这并不代表是皇帝一个人的"一言堂" , 他要时常顾及大臣的意见 , 不能全凭自己的喜好去拍板 。 如陪侍讲筵二十载的翰林学士王洙 , 因其生前不够官职且无先例 , 在他死后宋仁宗欲特赐其官并赐美谥"文" , 都只好因遭到众大臣反对而作罢 。 又如宋仁宗欲赐谥给敛聚无厌穷奢极侈的夏竦以美谥 , 但与众大臣意见相左 , 也只好从"文献"改成"文正"再到"文庄" 。 从中可以看出 , 当皇帝顾及大臣的意见时 , 谥号会更加名实相符 。
赐谥是合乎礼仪的最后一步 。 谥号由皇帝下诏所赐 , 并在得谥官员出殡前一晚的祭奠中遣使宣读 。 谥诏一般介绍死者生平主要事迹 , 并说明赐谥原因 。 除这种走程序外 , 宋朝还有特赐谥 , 多是为了政治需要而产生的 , 以鼓励品级不够的官员效忠朝廷 , 赐予者多为南宋初期抗金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


推荐阅读